中評社北京8月13日電/三伏月夜,星光閃爍,海波輕柔。夜色籠罩下,一架架戰鷹的輪廓若隱若現。
雖已入夜,置身高溫高濕的環境,記者依然能感受到腳下蒸騰的熱浪。東部戰區空軍某場站警衛連幹部廖遠飛巡查完停機坪出入口最後一個哨位,帶著記者走進機場。
“‘三庫一坪’是空軍航空兵部隊的安全重點及要害部位,也是警戒防衛的重要點位。”廖遠飛邊走邊向記者介紹。
“站住,口令!”隨著洪亮的口令聲響過,一道亮光迅速射向記者,兩名哨兵警惕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廖遠飛立即對答,口令正確後哨兵才放行。
看著微光籠罩下的兩名哨兵,記者感到有些疑惑:戰機旁為啥會有崗哨?
“機場哨兵可不只是簡單的站崗執勤。”帶班班長付少偉一邊檢查飛機,一邊向記者介紹,“蒙布遮蓋是否到位、機輪鉛封是否完好、進氣口堵蓋是否嚴實、放電刷有無損壞……我們哨兵都要仔細檢查,把情況掌握得清清楚楚。”
廖遠飛告訴記者,付少偉已在哨位上守護戰鷹11年。如果說鋼槍是哨兵的“第二生命”,那麼戰鷹就是他們的“第一戰友”。
檢查完飛機,付少偉臉上已滲出一層細密的汗珠。作為一名老兵,付少偉對執勤環境了如指掌:進入三伏,地面經過一天暴曬,積累的熱量夜間達到最高峰,站哨時衣服很快就濕透。有飛行任務時,巨大的噪音、帶航油味的尾氣、發動機的熱浪更是一種考驗;到了冬天,呼嘯的狂風毫無遮擋,仿佛能刺破棉衣帶走熱量,不少戰友入冬後就會長凍瘡,又疼又癢。
記者一看手表,已是凌晨1點多,四周萬籟俱靜。廖遠飛告訴記者,對警衛哨兵來說,越是夜深人靜,越需要提高警惕。
“我們要對周圍的任何風吹草動保持高度警惕,時刻關注各種異常情況。長期站崗執勤,不少官兵練就了一雙‘鷹眼’。”廖遠飛指著正在執勤的上等兵袁子楊說,一次巡邏警戒中,袁子楊及時發現可疑目標,成功處置了一起特情。
化險為夷,因有常備。交談中記者得知,該場站著眼部隊戰鬥力建設需求,常態開設“鷹盾講堂”“新老兵對話會”等活動,確保官兵人人知悉戰備形勢、牢記崗位職責、掌握處置程序;緊貼實案實景開展訓練、全程不設腳本常態拉動,提高哨兵處突能力和對抗技巧。
凌晨2點,換崗時間到了,新兵吳展鴻緊跟帶班班長走上哨位。吳展鴻是“二次入伍”的新兵,這是他下連後第一次夜間站崗執勤。上哨沒一會兒,源源不斷的汗珠就在他臉上匯聚成線,從下巴處緩緩滴落。
“場站警衛兵執勤點位多、處突強度大,不僅要求我們練就過硬的執勤能力,還要具備強烈的責任心。”剛下哨的袁子楊告訴記者,“每次站崗執勤,我們都要認真巡查執勤區域內的每一個角落,切實發揮好機場安全管控的‘神經末梢’作用,確保戰訓任務萬無一失。”
凌晨3點多,記者乘車返回營區。道路兩旁,燈光點點。
指著越來越近的“深夜食堂”,廖遠飛告訴記者:“之前,深夜站哨的官兵餓了,大多只能吃統一配發的方便面、火腿腸等。這幾年,我們將閑置房間打造成‘深夜食堂’,根據官兵需要製作營養夜餐,確保官兵吃出健康、吃出戰鬥力。”
牛奶、蛋撻、包子、燒麥、消暑飲品……看著保溫箱內豐富的食品,廖遠飛感慨地說:“後勤保障條件大大改善,大家拼搏奮鬥的勁頭更足了。”
近年來,該連官兵聚焦新型作戰保障模式,積極投身異地駐訓保障等大項任務,在貼近實戰的環境中驗證相關預案可行性和作戰成效。針對演訓任務暴露出的短板弱項,他們拓展一線特情處置訓練內容,從應急出動到圍殲捕敵,從機場警戒到布控取證,在專攻精練中不斷提升勝戰本領。
廖遠飛告訴記者,警衛連的戰士,永遠衹有戰鬥和準備戰鬥兩種狀態。這幾年,部隊駐防條件大為改善,“艱苦奮鬥”也有了新的豐富內涵。多年來,一代代“守望者”心無旁騖苦練戰鬥本領,守護戰鷹的忠誠永不褪色、永不變質。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越過地平線,遠處的戰鷹沐浴在一片金色中,威武列陣、蓄勢待飛……
來源:中國軍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