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法國“非洲憲兵”地位難以為繼
http://www.CRNTT.com   2023-10-12 12:08:09


2019年11月12日,法國士兵參加在布基納法索北部開展的軍事行動。
  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電/法國媒體10月5日援引法軍總參謀部的消息說,法國當周開始從尼日爾撤軍。此前,法國總統馬克龍於9月24日宣布,法國將在年底前完成撤軍。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法國的這一撤軍舉動,意味著非洲接連發生的政變及隨之愈演愈烈的“反法潮”,正讓法國在非洲的軍事存在面臨嚴重危機,法國運籌非洲的戰略空間越發逼仄。

  接踵而至的“逐客令”

  西非及薩赫勒地區國家多數曾是法國殖民地。這些國家陸續獨立後,法國仍通過軍事安全、政治外交、經濟貿易和社會文化等“繩索”,維繫對各國的控制。為確保法軍能“在危機爆發後24小時內向非洲任何事發地點投射力量”,法國苦心經營多年,以乍得首都恩賈梅納為中心,在非洲建立起一個“十字形”軍事基地體系,“橫軸”東西兩端分別是吉布提和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縱軸”南北兩端則是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和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

  然而,該地區接二連三發生軍事政變,以及隨之而來的“逐客令”,嚴重衝擊著法國在非洲的軍事存在,“高盧雄雞”在非洲面臨“斷爪”風險。

  2020年開始,馬里發生兩起軍事政變,並於2022年8月將法軍驅出國門。

  2022年底,中非共和國送走了最後一批法軍。

  2023年2月,布基納法索發生政變5個月後,正式終止了2018年與法國簽署的軍事協定,駐布法軍被迫撤離。

  2023年7月,尼日爾發生軍事政變。尼軍方於8月初決定廢除前政府與法方達成的多項軍事合作協定,要求法國撤軍。隨後,馬里、布基納法索和尼日爾三國組建了旨在“集體防禦和互助”的“薩赫勒國家聯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