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覆水難收,日本坐上了“國際被告席”
http://www.CRNTT.com   2023-08-30 11:19:39


  中評社北京8月30日電/據海外網報導,自日本政府8月24日正式啟動核污染水排海以來,國際社會的反對聲一浪高過一浪。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在道義、科學和國際法上都存在嚴重問題,日方應停止為排海行為“洗白”,以真正負責任的態度同周邊鄰國誠實溝通,接受國際社會嚴格監督,切實採取科學、安全、透明的方式處置核污染水。

  連日來,日本政府強推核污染水排海這一極端自私之舉在世界多地引發抗議。在韓國,包括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在內的多個在野黨和市民團體在首爾市中心舉行大規模集會,強烈敦促日本政府撤銷核污染水排海決定。俄羅斯自然資源部表示,排海將迫使地區國家擴大對海洋環境和生物資源輻射情況的監測規模及強度。德國環境部長表示,對任何向海洋額外排放放射性物質的行為持嚴厲批評態度,衹有在窮盡一切其他手段後,方能考慮排海這樣萬不得已的方案,且必須以科學為基礎實施此類計劃並保持過程透明。在日本國內,許多民眾手持“不要讓污染水流入大海”等標語舉行集會,抗議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無視民意啟動核污染水排海……不論是世界各地的抗議,還是日本國內的批評,都再次說明了日本強推核污染水排海不得人心。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規定,日本有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的義務,應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其管轄或控制活動不致使其他國家及其環境遭受污染。然而,面對周邊鄰國等利益攸關方的關切,日本政府不僅沒有進行充分協商,反而執意推進排海計劃,拒絕討論其他安全處置方法,這顯然違反了“國際合作”的國際法義務。作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倫敦傾廢公約》等國際公約的締約國,日本完全漠視排污行為跨境損害,執意作出向海洋傾倒放射性廢物的決定,也違反了“不損害國外環境”的國際法規則。日本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挺在前面當“擋箭牌”,聲稱其他國家參與監測必須在IAEA主導框架下,經IAEA協商同意方可加入。但事實上,目前IAEA監測框架並無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現場參與,這稱不上真正的國際監測,嚴重缺乏透明性。如果日方對安全性有充足信心,就應積極支持建立各利益攸關方充分、有效參與的長期監測國際安排,包括其他國家獨立實施的第三方監測。日本當前的做法顯然無法服眾,韓國國務總理韓德洙日前表示,若排放不符合標準,韓國外交部隨時準備好提起國際訴訟。

  日本強推核污染水排海,給全球海洋生態環境不僅“添了麻煩”,還捅了“大簍子”,必須為此承擔起歷史責任。日本政府只顧自己省事省錢,不惜把核污染風險轉嫁給全世界,而且只為本國漁業相關群體提供“賠償”,無視其他利益攸關方的現實影響,是徹徹底底的自私自利,將海洋當作自家“下水道”。在國際社會中,曾有追究跨界污染行為責任的先例,針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帶來的危害和損失,利益攸關方完全有權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身權益,對日本進行追責索賠。

  最近幾年,日本政客張口閉口不是談什麼“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就是吹噓“海洋法治”。然而,在核污染水排海問題上,日本政府不僅踐踏了法治精神,而且還“單方面改變全球海洋生態現狀”,如此“說一套、做一套”的做派充分暴露了日本政府的虛偽。覆水難收,日本強推核污染水排海已然將自身置於國際被告席,日本必將長期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