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持續促進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8-03 08:39:13


  中評社北京8月3日電/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作出重要部署,強調“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範、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落實好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持續促進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對於全面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新征程上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經濟日報發表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金紅磊文章表示,縱觀人類現代化進程,社會保障制度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也需要有制度優勢的強力支撐。社會保障是實現全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在經濟社會建設中發揮著民生保障安全網、收入分配調節器、經濟運行減震器的作用。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可以有力促進經濟發展、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國家長治久安,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為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創造良好條件。
  
  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穩步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強化互助共濟功能,突出共建共享,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需求,推進涵蓋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方面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構建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促進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使保障更充分、政策更協調、發展更均衡、運行更穩健。
  
  伴隨著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城鎮化持續推進,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就業方式多樣化,社會保障需求也呈現多元化態勢。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注重制度可持續發展,成為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堅持為民造福
  
  文章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社會保障關乎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人共享發展成果,實現應保盡保的目標。在制度和理念上,要不斷完善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滿足不同經濟條件群眾的需求。在具體實踐上,要持續推進覆蓋人群拓展擴面,將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制度體系,進一步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
  
  新時代新征程,推動社會保障事業行穩致遠,要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共同富裕,把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公平作為發展社會保障事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推進全民共享。要把更多群眾納入保障範圍,補齊社會保障的短板與弱項,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水平,更好地發揮社會保障的再分配功能和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的作用,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把推動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