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警惕!美軍在西太打造“導彈墻”遏制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23-08-01 10:21:49


 
  《亞洲時報》注意到,美國海軍陸戰隊發展的這一系列遠程打擊作戰系統,與其2021年提出的“內線部隊”概念有關。後者要求將海軍陸戰隊、海軍和海岸警衛隊組成“小型但致命、低特徵、機動且相對易於維護”的部隊,派往南海等“有爭議的地區”,破壞對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為此,“內線部隊”需要保持低信號、頻繁且不可預測地移動以及使用欺騙手段等方法,讓對手難以確定其行蹤。因此,能利用氣墊船、運輸機各種運輸工具在太平洋偏遠地區的島嶼進行快速部署的這類自主作戰車輛,不但能滿足作戰要求,而且還可以降低執行這類高風險任務時的人員傷亡率,備受美軍青睞。

  為了配合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新戰略,美國海軍還在研製小型近岸登陸艦,其排水量僅有1000噸,遠小於美國海軍動輒數萬噸的大型兩棲戰艦,從而在群島環境下具備更好的隱蔽性,以快速運輸美國海軍陸戰隊“內線部隊”在太平洋與解放軍展開“海上游擊戰”。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美國海軍陸戰隊之外,美國陸軍也在發展類似的機動導彈發射裝備,包括“作戰火力 (OpFires)”和“堤豐”導彈發射系統。其中OpFires中程高超音速導彈系統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聯合研製,最大作戰半徑超過1000公里。美國《海軍新聞》網站透露,它在美軍M977卡車的底盤上安裝了三個導彈發射箱,與美國陸軍現有導彈具備非常高的互操作性。根據需要,它可以方便地利用運輸機進行快速空運。而“堤豐”導彈發射系統可以搭載射程1700公里的新型“戰斧”導彈和射程370公里的“標準-6”導彈,同樣使用卡車運輸的公路機動部署方式,具備一定的公路機動能力。不過《海軍新聞》網站承認,美國陸軍的這兩種導彈發射系統都無法直接利用C-130運輸,在戰場機動性上要略遜一籌。

  此外,美國空軍也在演練利用運輸機在太平洋各個偏遠島嶼執行快速運輸、補給,以及利用運輸機發射遠程導彈的新戰法。《亞洲時報》認為,美軍各軍種推出的新型遠程作戰系統是針對中國的“導彈墻”遏制戰略的一部分。五角大樓認為,“中美在有爭議的水道和空域附近同時部署‘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將導致雙方都不能在這些地區獲得機動自由,從而在太平洋地區保持緊張但穩定的軍事平衡。”根據五角大樓今年3月發布的2024財年《太平洋威懾倡議》,美軍將在太平洋構建分散、多地、多點部署的基礎設施布局,增強美軍快速響應和分布式彈性作戰能力,具體措施包括在駐日美軍基地、關島、澳大利亞空軍基地增建維修機庫、通信設施、停機坪等,並恢復部分機場,擴大設施規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