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海軍“擴軍計劃”說易行難
http://www.CRNTT.com   2023-07-28 11:55:10


 
  其次,造船能力不足。近年來,受低效率和高成本等因素影響,美國造船廠的造艦速度越來越慢,質量也有所下降,單位建造成本急劇上升。根據2024財年預算文件,美國福特級航母“約翰·肯尼迪”號將於2025年完成交付,比原計劃晚了一年。據稱,造船廠需要更多時間對“約翰·肯尼迪”號進行必要的改造,使其能夠部署F-35C“閃電”Ⅱ型戰鬥機和企業級對空監視雷達。

  另據報導,由於美國造船廠維修任務積壓,2021年遭遇撞擊事故的攻擊型核潛艇“康涅狄格”號,最早到2026年才能恢復戰備狀態。“康涅狄格”號原定於今年2月開始維修,預計耗資5000萬美元,到2025年9月完成維修。然而,由於美國有19艘攻擊型核潛艇需要維修或維護,“康涅狄格”號的維修計劃被推遲,維修費用將增至8000萬美元。

  再次,艦艇構成存在爭議。兩棲作戰力量的未來發展方向,一直是美國國會、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以及國防部長辦公室之間的矛盾衝突點。美海軍認為,兩棲作戰艦艇是應對海上危機的基石之一。它們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前沿部署,並具備“聯合強行介入作戰”能力。美海軍陸戰隊前司令大衛·伯傑表示,美海軍部自2019年以來對兩棲艦艇的規模和結構進行了4次專題研究,一致認為如果美軍想要應對各種突發情況、保持常態前沿部署能力,就必須保有至少31艘兩棲作戰艦艇。然而,美國國會一直有聲音呼籲削減兩棲艦艇的數量。

  目標指向均衡發展

  報導稱,美海軍在計劃擴充戰鬥艦艇規模的同時,還確立了3個發展目標。

  一是規模結構均衡化。總的來說,美海軍艦艇力量建設的基本思路是“均衡發展,突出實用性”,即擴大艦隊規模,加強水下力量,控制或減少航母和大型水面艦艇數量,通過增加中小型水面艦艇和大中型無人艦艇,填補航母和大型艦艇減少後的力量缺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