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日自衛隊擬使用“星鏈”暗藏心機 如何反制?
http://www.CRNTT.com   2023-07-04 17:21:54


“星鏈”採用“一箭多星”發射方式,目前發射總數為4642顆。
 
  一種技術如果能用於軍事大概率都會被用於軍用領域,而航天技術是軍民兩用界限最為模糊的一個領域,比如在這次俄烏衝突中,大量的商業遙感衛星的照片被雙方採用,尤其是烏克蘭,西方國家的商業遙感衛星在政府的要求下直接為烏軍服務,“星鏈”一出現也被美國軍方盯上,展開了各種測試。美空軍從2018年開始在軍用加油機/運輸機平台應用進行“星鏈”測試評估;2022年3月,美國空軍駐猶他州希爾空軍基地的第388戰鬥機聯隊對支持F-35A隱身戰鬥機在前線的敏捷作戰部署進行了高速通信測試,而其中的關鍵就是“星鏈”衛星。這次測試項目的細節包括F-35進行降落和備戰時的數據傳輸,數據從“星鏈”衛星傳輸到終端,再從終端傳輸到空軍數據轉接器,最後傳輸給F-35進行作戰數據和信息的更新。試驗結果證明,通過“星鏈”衛星,數據傳輸速度比之前提升了30倍。美陸軍也重視“星鏈”的軍用用途,從2020年5月對“星鏈”衛星跨網絡數據傳輸能力進行為期3年的合作研發測試。

  日本自衛隊為何看上“星鏈”?

  日本媒體的分析報導則將日本自衛隊使用“星鏈”系統的原因指向外界。報導稱,日本此舉意在強化軍事通信能力,因為俄羅斯等國可使用電子裝置從地面對其他國家的通信衛星進行干擾,如果通信衛星受到攻擊則會失去功能,自衛隊的指揮就會陷入癱瘓。而衛星網絡發射多顆衛星,即使其中幾顆衛星被攻擊,整體網絡使用不受影響。世界各國都在尋求增強抵禦能力,以應對衝突時通信受干擾或衛星受到攻擊的風險。

  日本自衛隊很長一段時間都使用民用通信衛星,2017年開始發射專用的軍用通信衛星。2017年,日本成功發射“煌-2”軍用通信衛星,2018年4月,日本防衛省宣布,“煌-1”軍用通信衛星當天升空,第三顆衛星原計劃在2022年發射,可能因為疫情推遲。3顆“煌”系列軍用通信衛星全部發射成功之後,日本自衛隊的衛星通信的格局從“借助民星”轉變為“以軍為主,民星為輔”,目的是大幅增強自衛隊的衛星通信能力,可為日本自衛隊提供24小時的全球通信服務。

  日本發射軍用通信衛星也是自衛隊加強琉球群島等西南島嶼軍事部署的軍事需求。近年來,日本提出了一系列加強西南島嶼軍事部署的計劃,比如在多個島嶼部署防空導彈、岸艦導彈等武器,組建針對兩棲作戰的“水陸機動團”,購買兩棲作戰裝備。在增強軍力的過程中,日本發現自己原先用於防備蘇聯登陸進攻的軍事指揮體系面臨著相當大的問題,日本防衛省高級官員稱,自衛隊從北部向西南方向調動期間,需要保持持續不斷的通信,而“煌”系列軍用通信衛星則可以滿足這一需求。

  隨著“星鏈”的出現,加上日本自衛隊認為幾顆高軌道通信衛星一旦被干擾,指揮通信就會存在很大問題,需要提高衛星通信的冗餘,而去中心化且終端便於攜行的“星鏈” 系統恰好能滿足需求,這就是自衛隊看上“星鏈”的主要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