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5日電/北約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近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會議旨在加強聯盟的威懾和防禦,並為烏克蘭提供軍事支持。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會前聲稱,在俄羅斯掌握戰場主動權前,向烏克蘭提供關鍵軍事能力具有緊迫性。他甚至將此形容為一場“後勤競賽”。斯托爾滕貝格也公開承認,烏克蘭危機正在耗盡北約軍事裝備庫存,成員國軍事工業面臨巨大壓力。與此同時,美國也“哭窮”,稱彈藥庫存不足。
那麼,在俄烏衝突爆發近一周年的敏感時刻,斯托爾滕貝格的相關表態究竟暗藏何種心機?隨著衝突進一步發展,北約是否會親自“下場”參戰?軍事觀察員曹衛東帶來他的解讀。
主持人:據報導,在新一輪北約防長會上,與會人員一致同意繼續向烏克蘭輸送武器,但在進一步增加軍費投入以及向烏提供戰鬥機等議題上,各國存在分歧。曹老師,您如何看待北約內部在軍援烏克蘭問題上的一致性和分歧點?
曹衛東:在俄烏衝突問題上,大部分北約成員國意見一致,就是繼續支持烏克蘭。但是面對烏克蘭的戰機需求,北約未達成一致,因為一旦將戰機提供給烏克蘭,以烏克蘭有限的防空能力來看,極有可能成為被打擊目標;如果從烏克蘭境外起飛戰機支援,就意味著北約直接和俄羅斯交戰,其後果是北約成員國不願意承擔的。
主持人:斯托爾滕貝格近日公開表示,烏克蘭目前的彈藥支出率比北約成員國的生產率高出很多倍,正在不斷耗盡北約成員國的庫存。曹老師,北約一邊大張旗鼓聲稱要加強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一邊卻又在宣傳“彈藥庫存告急”,這背後究竟是何居心?
曹衛東:首先,北約不願與俄羅斯進行正面對抗,北約希望通過向烏克蘭提供軍援等方式與俄羅斯博弈。其次,北約成員國首先考慮的是自己國家的安全,所以要保存一定的武器裝備和彈藥,不會完全將庫存彈藥支援給烏克蘭。
主持人:美國作為北約組織的核心,不僅明確表態目前沒有向烏克蘭提供戰鬥機的計劃,還發布了一項報告,稱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了100多萬枚155毫米炮彈,但美國目前的年生產量僅為93000枚,由於美軍訓練還需要這類炮彈,美國已無力恢復庫存水平。曹老師,在援烏問題上一向出手闊綽的美國現如今為何也開始 “哭窮”?
曹衛東:美國的全球部署、前沿部署以及海外基地也需要彈藥庫存,美國不會因為軍援烏克蘭而影響自身海外基地的彈藥供應、削弱自身全球部署的戰略強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