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是全球軍購潮的最大推手
http://www.CRNTT.com   2023-02-24 10:18:45


 
  去年10月,國外一家網站發布的2021年世界軍工企業百強榜顯示,百強企業軍品總收入達5950億美元,較上年增幅達到7.9%。這一數據已連續6年保持增長,持續刷新百強軍品總收入紀錄。榜單上,被列入“新興軍工體”的韓國、土耳其等國軍品銷售額漲勢明顯。

  “這場軍購潮中,供需結構發生了微妙變化。”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鄒治波表示,一是軍購買方涉及面廣。軍購國家不僅有美國的盟國,也包括其他中小國家,涉及東歐、中東、北非和東亞等廣大地區;二是軍購賣方也發生變化。過去美俄是全球武器主要賣方,但美國因要支援烏克蘭和自身庫存,俄羅斯更是要全力應對俄烏衝突,美俄在武器供應上受到較大影響,買家轉向其他能出口先進武器的國家,全球軍貿格局出現重大調整。

  不安全感無處不在

  “過去3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軍貿曾出現下行趨勢。隨著疫情形勢好轉和俄烏衝突爆發,國際軍貿市場出現上升勢頭。”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軍控研究中心主任郭曉兵對記者表示,“當前,全球軍購潮主要呈現出三個特點:一是供需矛盾發生轉變。過去,軍貿中賣方多買方少,現在,需求突然變得非常強勁,供給變得緊張;二是西方國家特別是一些北約成員國以及日本的軍費明顯增加,成為軍購大戶;三是就供給方而言,除了美國軍火生意特別火爆外,一些新興武器出口國如韓國、土耳其在軍貿方面的表現也引人注目。”

  “俄烏衝突爆發是自冷戰以來最嚴重的地緣政治衝突,對地區和全球安全局勢產生重大負面影響。”鄒治波表示,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不僅是這場衝突的策動者,也是參與者。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不斷加碼升級支援烏克蘭的武器水平,而俄羅斯誓言絕不會接受失敗結局。因此,這場衝突的不確定性逐步增加,地區緊張局勢升級的趨勢也在不斷增加。同時,在這場衝突中,包括“本溪2”管道在內的民用基礎設施遭受攻擊,衝突範圍不受控制地擴大,使各國對自身民用基礎設施的安全普遍擔心,對防護基礎設施的需求急劇升高。在這種形勢下,中小國家不安全感普遍上升,急需引進新式武器以尋求自保。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稱,臨近烏克蘭的歐洲多國擴充地面裝備的勢頭也很明顯。冷戰後,德國一直在削減坦克數量,現在又開始重新增加產量。東歐國家則在推進榴彈炮等大型火炮的採購。波羅的海三國之一的立陶宛擁有的榴彈炮數量比上一年增加三成。波蘭等國已經開始從韓國進口坦克、自行火炮等地面裝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