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所謂“亞太北約化”終將是黃粱一夢 
http://www.CRNTT.com   2023-02-10 11:59:42


(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2月10日電/據中國網評論,在烏克蘭危機延宕不絕,亞太局勢暗流湧動的背景下,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的亞洲之行格外引人注目。上周,斯托爾滕貝格先後造訪了韓國和日本,在敦促日韓加強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的同時,又將矛頭對准中國,稱中國對西方的“價值觀、利益和安全構成挑戰”。

  北約作為一個區域性軍事防禦組織,近年來,卻表現出對亞太事務的“格外”關切,愈益暴露出其染指亞太的野心。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北約更是不斷炒作“歐洲安全與亞洲安全不可分割”的論調。在去年6月的馬德里北約峰會上,北約首次提出,將加強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存在。同時,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四個亞太國家的領導人也首次受邀參加北約峰會。甚至在此次斯托爾滕貝格訪問亞洲之前,日韓兩國就已經加入了北約下屬的網絡戰機制。

  斯托爾滕貝格在此次訪日期間,還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發表聯合聲明,稱將加強日本與北約在海上安全、軍控、網絡空間等領域的合作。岸田文雄表示,日本將設立常駐北約代表團,定期參加“北大西洋理事會”會議。

  在冷戰結束後,亞太地區迎來了難得的和平與穩定的發展環境,形成了開放、平等、包容的安全合作框架。但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為了擴張自身勢力範圍,強推“印太戰略”,攪動亞太地區安全局勢,企圖打造一個“亞太版北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和北約千方百計推動亞太軍事化的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國和俄羅斯。

  北約本是冷戰時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華沙條約組織相抗衡的政治軍事同盟。在蘇聯解體、華約解散後,北約已失去繼續存在的理由,理應退出歷史舞台。作為典型的冷戰遺產,北約象徵著意識形態的對抗和世界的分裂,這與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流背道而馳。2019年,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公開表示,北約已經“腦死亡”。但是如果沒有了北約的依托,美國也就失去了插手歐洲事務的戰略立足點。於是在美國的主導下,北約以俄羅斯為假想敵不斷東擴,暗中挑動俄烏矛盾,以致最終將歐洲捲入戰火之中。

  2014年,美國著名的政治學家約翰•米爾斯海默曾在《紐約時報》撰文,就直言不諱地指出烏克蘭危機的根源在於北約東擴,北約要為烏克蘭局勢承擔大部分責任。如今,俄烏之間的衝突已經持續近一年,且未有停火跡象。戰火給俄烏兩國人民以及整個歐洲都帶來了深重災難,但卻讓本已“腦死亡”的北約借機“還魂”,重新鞏固了它在歐洲的戰略地位。現在北約又如法炮製,將黑手伸向遠隔千里之外的亞太地區,企圖通過煽動“中國威脅論”讓烏克蘭危機的悲劇在亞太地區重演。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