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經濟具備趨穩回升基礎
http://www.CRNTT.com   2023-01-07 09:34:06


  中評社北京1月7日電/2022年12月份PMI數據顯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中國經濟正處於底部回升的重要節點,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需要繼續付出艱辛努力。
  
  經濟日報發表署名金觀平的評論文章表示,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國有力有效應對超預期因素衝擊,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科技創新成果豐碩,改革開放全面深化,就業物價基本平穩,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文章分析,展望2023年,中國經濟具備較好趨穩回升基礎,要堅定信心做好各項經濟工作。
  
  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快暢通經濟循環。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過去3年經濟年均增長4.5%左右,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隨著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經濟循環進一步暢通。新年伊始,各地消費市場暖意漸濃,重大項目密集開工,經濟活力加速釋放。專家普遍預計,2023年上半年特別是二季度,社會生產生活秩序將加快恢復。中國貿促會近期對160多家在華外資企業和外國商協會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91%的受訪外資企業和商協會對中國優化疫情防控政策非常支持;99.4%的受訪外資企業對2023年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更有信心。美國彭博社近期在報導中表示,雖然人員流動仍低於疫情前水平,但北京等城市的活動迅速反彈表明,一旦感染浪潮在全國各地消退,經濟復甦可能快於預期。
  
  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發力,推動經濟回升向好。2022年中國實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為應對超預期因素衝擊、推動經濟運行由下滑轉為回穩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這些政策措施仍有釋放效應空間。從投資先行指標看,2022年前11個月,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20.3%,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並指出要“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根據經濟運行實際需要,今年還將陸續出台新政策新措施,隨著各項政策效果的持續顯現,還將為經濟運行提供更好支撐。
  
  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不動搖,中國經濟既有大“體量”,更有好“體質”。面對嚴峻的風險挑戰,中國堅持不搞“大水漫灌”,推動經濟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堅定前行,創新引領作用凸顯,新動能加快成長,擴內需不斷發力。2022年前11個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9.9%,快於全部投資14.6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00.5%、44.1%。轉型升級之“進”,將為經濟增長之“穩”更好蓄能加力。
  
  文章最後說,應該看到,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變。更重要的是,中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持續快速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有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特別是有億萬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和苦幹實幹的奮鬥精神,中國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保持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只要篤定信心、穩中求進,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