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俄烏戰況值得關注的三個新動向
http://www.CRNTT.com   2022-10-19 07:39:21


 
  軍事專家張學峰對記者表示,17日和18日的打擊有多個目的。第一是對基輔目標的一次補充打擊,因為之前打擊的目標主要是發電、變電設施,而這輪打擊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烏克蘭的“能源決策中心”。打擊這些目標,意在進一步切斷城市的電力供應。第二是對軍事設施,特別是指揮系統的打擊,這種打擊可能會根據需要持續下去。第三就是俄羅斯試圖用持續的空襲,進一步打擊烏克蘭方面的士氣。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軍事專家18日對記者表示,烏境內關乎作戰潛力的基礎設施成為俄軍重點打擊目標是近來俄烏衝突的一個新動向。自從今年2月以來,俄軍在烏境內的“特別軍事行動”重在打擊軍事目標以及攻城略地,對於烏境內重要基礎設施,雖偶有打擊,但並非重點。但自從克里米亞大橋被攻擊後,俄軍的報復措施已明顯將烏境內的重要基礎設施作為打擊目標。近半月來,俄軍的遠程攻擊和精確打擊行動,大多是瞄准具有軍民兩用價值的烏基礎設施,尤其是能源設施。

  專家認為,對俄而言,有效摧毀烏境內的基礎設施將破壞烏克蘭的作戰潛力,尤其是後勤補給能力。烏軍將因為缺乏油料,遲遲難以從後方將美西方援助的武器系統輸送到前線。大量裝備也因為缺乏電力供應而無法發揮作用,特別是用於偵察傳感、通信傳輸和精確定位的電子裝備等。這充分反映出俄軍作戰策略的變化,從最開始的顧忌過多,到現在拋棄限製作戰行動的“絆腳石”,說明此前烏軍事反攻造成俄軍被動後,俄軍已開始將打擊並削弱烏軍事潛力作為重要作戰方向,並希望這種削弱能夠對烏軍前線的戰場準備造成直接影響。

  滯空彈藥使用力度大增

  除了打擊目標和打擊重點出現新的變化,俄軍使用的打擊手段也似乎在悄然發生改變。

  張學峰認為,根據目前的公開信息,至少從17日開始,對烏克蘭首都基輔的打擊,便以滯空彈藥為主(又稱自殺式無人機、巡飛彈),大量視頻、照片顯示這種巡飛彈出現在基輔上空。西方媒體拍攝的一張非常清晰的照片顯示這種巡飛彈俯衝對目標進行打擊。被西方媒體稱為“沙赫德-136”的巡飛彈(俄方稱為“天竺葵-2”)接替俄羅斯的“口徑”巡航導彈、“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以及烏克蘭方面的“海馬斯”火箭炮、“神劍”精確制導炮彈,成為俄烏戰場的新晉流量明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