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南部戰區海軍某支隊開辟遠洋補給嶄新航程
http://www.CRNTT.com   2022-08-31 11:32:58


  中評社北京8月31日電/艦陣如虹,白浪如練。

  發射引纜、架起承載索、對接輸油軟管……前不久,南部戰區海軍某支隊查幹湖艦一場海上航行橫向補給演練拉開戰幕,該艦官兵操縱油管飛架在兩艦之間,與受補艦精準對接。

  與以往不同,此次的受補艦,是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補給結束,走下演練場,在甲板上負責指揮的補給站長周文君臉上洋溢著激動與自豪。

  2019年,排水量近5萬噸的大型綜合補給艦查幹湖艦加入海軍戰鬥序列。周文君和戰友們早就希望,他們能加入航母編隊進行伴隨保障,拓展遠洋機動編隊的作戰半徑。

  10年前,還是一名補給兵的周文君隨洞庭湖艦出海,在西南沙圓滿完成了多批次的“點對點”補給任務。他清晰記得,那時的洞庭湖艦無法進行高效率的橫向補給,只能採用縱向和並靠補給方式,效率較低,且不能進行彈藥補給,無法滿足戰時遠航需求。

  踏著海軍轉型浪潮,該支隊裝備迎來了更新換代。2016年,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洪湖艦、駱馬湖艦入列,標誌著該支隊國產遠洋綜合補給艦正式闊步深藍。

  “不是所有的補給艦,都可以加上‘綜合’這兩個字。”曾在小噸位油船、島礁補給艦工作過的查幹湖艦艦長鄒競介紹,綜合補給艦要具備橫向、縱向、立體補給功能,可以同時為多艘不同類型戰艦進行補給,並具有一定的自身防禦作戰能力。

  對此,查幹湖艦火炮兵殷劍感同身受。此前,殷劍在一艘舊式補給艦擔任炮手,由於艦上沒有裝載火控雷達系統,只能選擇傳統的人工目力瞄准方式來計算射擊諸元。剛調入艦參加一次實彈射擊訓練時,他迅速進入炮位瞄准,雖然最終命中目標,卻受到指揮員嚴肅批評:“手持新裝備,卻還在沿用老‘劍法’,哪能打出真正威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