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俄烏信息戰,戰爭背後的戰爭
http://www.CRNTT.com   2022-02-28 12:05:35


 
  還有專業人士說,製造混亂信息是俄羅斯軍事信息戰理論的實施方法之一,確保了以預防性方式創造敘事以填補“信息流空白”的必要性。也就是說,目標不是傳播一個想法或信息,而是用過多的信息來混淆視聽,從而讓人們對俄敵對一方的信息產生不信任。舉例來說,一些俄媒試圖將烏克蘭描繪成一個冷酷無情的國家,如去年12月曾在社交網絡上播放烏邊防警衛殺害從白俄羅斯入境的移民的視頻,但烏政府已表示這些影像是偽造的。

  2月23日,美國國防部情報局前代理局長大衛·賽德等人在美國《國會山報》撰文稱,俄正通過使用心理戰和信息戰,借助美國國內存在的種族歧視、槍支泛濫以及移民等問題來破壞美國人對民主制度的信心,加劇美國人之間的社會政治分歧。文章認為,克里姆林宮對信息戰的重視使之成為一個心理戰超級大國,不僅如此,俄羅斯還將信息戰延伸到外交辭令。

  “美國為何加大對俄信息戰?”在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專家馬克斯·布特看來,美國政府是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布特認為,國際輿論自然對美國情報的可信度持懷疑態度,因為美國政府在這方面聲名狼藉,但他同時強調,蘇聯在二戰和冷戰期間也是情報戰的玩家,俄羅斯曾分別在2008年和2014年與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的衝突中散布大量虛假信息,包括使用“小綠人”(指穿戴綠色非現役服飾的武裝人員)掩蓋俄軍行為。

  “今日俄羅斯”也許是美國能聽到的唯一聲音

  馬克斯·布特表示:“如今,美國信息戰至少是將沙子扔進俄軍事機器的齒輪中,迫使俄政府想知道西方情報機構從哪裡獲得開戰信息,並有可能在本國的隊伍中查找叛徒。這些報告還導致俄宣傳喪失作用,並使美國能控制敘事權,而非將之拱手讓給俄方。鑒於信息行動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這不是一項小成就。”

  俄烏戰爭已蔓延至媒體之間。在情報大戰中,相關各方媒體也開始從“互毆”變成互相封殺。比如,因關係緊張,2015年烏克蘭就關閉了俄羅斯的網站,烏克蘭人基本看不到直接來自俄方的信息。德國在俄烏開戰前就宣布,將禁止播放“今日俄羅斯”的德語節目,理由是“缺乏相應的許可證,其內容是克里姆林宮的宣傳”。作為報復,俄決定關閉“德國之聲”莫斯科分社並禁止其廣播。26日,澳大利亞也對“今日俄羅斯”進行“封殺”。臉書、谷歌也宣稱“禁止俄國家媒體在其服務中運營廣告”。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國家電視台在一個名為《烏克蘭衝突,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宣傳戰》的節目中稱,俄羅斯的宣傳幾乎沒有傳到西方,但美國和歐盟的宣傳卻做到了。俄國際歐亞運動專家達裡亞·普拉托諾娃說,西方正在通過信息戰對俄施壓,如英國外交部有一個打擊“俄羅斯虛假信息”的部門,實際上這是一個負責攻擊性信息和心理行動的部門。俄羅斯一家門戶網站的主編也透露,英國每年在與俄羅斯的信息戰上花費 8200萬英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