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國潮熱”彰顯中國製造魅力
http://www.CRNTT.com   2022-02-08 07:45:00


2021年10月13日,上海豫園商城“校場”快閃街區正式營業。30家新國潮品牌率先亮相,沿襲古代“校場比武”競爭機制,開啟商業快閃街區新運營模式。(來源:人民圖片)
  中評社北京2月8日電/網評:“國潮熱”彰顯中國製造魅力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鄒力行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近日刊文稱,中國一家珠寶零售商最近表示,現在年輕一代更願意購買國貨,對帶有龍鳳等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國潮”珠寶需求強勁,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疫情期間的銷售增長。根據該公司提供的數據,2021年4月至9月,“95後”及千禧一代消費者貢獻了該公司“傳承系列”產品銷售額的56%以上。

  法國《新工廠》周刊網站近日刊文指出,中國消費者正在轉向本土品牌,化妝品市場的演變證明了這一點。業內人士表示,過去3年,中國本土品牌銷量呈爆炸式增長。中國本土品牌善於運用數字化手段,微信、抖音等社交媒體的營銷作用越來越大。

  近年來,“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好評不斷,“國潮”一詞應運而生。中國國產品牌呈現出一些重要特征:一方面,國產品牌將鄉土化、小眾化的設計理念融入產品中。從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中獲取靈感,結合當下人們的審美加以創新,通過具有東方魅力的商品滿足消費者含蓄、自信、沉穩等個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國產品牌注重展現全球化、數字化、綠色化的設計思路。用國際視野審視市場需求,運用國際前沿的數字技術和環保材料,打造出獨特、智能、生態的潮流商品。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國際貿易受到衝擊,進口商品供應相對不足,增加了中國消費者選購國貨的幾率,使得一批優質國產品牌被更多消費者發現並得到認可。從更長的時間線來看,近年來,國產品牌受到更多消費者青睞,主要基於以下原因: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中國不斷拓展改革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國產品牌的產品工藝、設計及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品牌定制和售後服務保障能力不斷提高,同時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國潮國風”的興起,不僅彰顯著中國綜合國力、中國製造水平的提升,更體現出中國人的民族文化自信日益增強。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品牌蘊含的色彩偏好、生活習慣、文化修養及裝飾搭配越來越認可。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撲面而來,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際產業分工格局加快重塑,新理念、新技術、新方式創造出更多市場空間,尤其是數字信息技術推動新型製造業加快發展。新賽道提供了新的起跑線,為中國製造業大展身手、實現趕超發展提供了新契機。同時必須注意到的是,中國製造業還面臨諸多挑戰:一是與發達國家高端製造業仍有不小的差距;二是其他發展中國家能以更低的勞動成本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搶佔中低端製造業;三是中國製造業內部困境有待進一步破解,如自主創新能力、產業集群發展水平、資源利用率和品牌塑造能力等不高,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等。

  品牌是一種生產力,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體現。近年來,國產品牌越來越受消費者青睞,說明“中國製造”的生命力越來越旺盛。未來,國產品牌發展潛力巨大,應繼續堅持自主創新之路,走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其一,要妥善處理多樣性與一致性關係、傳統與現代關係、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關係,將品牌製造納入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整體布局中,置於世界產業結構調整的鏈條上,在增長中尋找結構優化和資源整合的平衡點。

  其二,要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發揮國企與民企兩個積極性,大力培育核心品牌,加快發展國家品牌產業和民生品牌工程,擴大競爭優勢。

  其三,要從要素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從低成本競爭優勢轉變為質量效益競爭優勢,從資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製造轉變為綠色製造,從生產型製造轉變為服務型製造。

  其四,要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為主線,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目標,以開放合作為手段,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綜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層次人才體系,促進品牌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有中國特色的品牌文化,實現國產品牌新跨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