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輸出通脹論”純屬無稽之談
http://www.CRNTT.com   2021-09-30 08:37:22


  中評社北京9月30日電/一些西方媒體近日惡意挑起“中國輸出通脹論”話題,指責中國作為全球工廠和全球最大商品出口國,向美國和其他國家輸出通脹。這樣的論調無視美國超寬鬆貨幣政策是引發全球通脹真正誘因的事實,反而給為穩定世界經濟作出最大貢獻的中國扣上黑鍋,既不客觀,更顯得十分荒謬。

  當前,世界各國普遍出現不同程度通脹現象,美國通脹水平尤其突出。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美國CPI同比漲幅達到5.3%,處在歷史高位。以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為例,涉及住房及水電氣支出,能源商品與服務,食品及飲料,食品服務和住宿,醫療保健服務等類別合計份額近70%,其中絕大多數不受中國商品出口影響。住房、能源、醫療服務等消費類別的價格恰恰是推動美國通脹大幅攀升的“主力軍”。

  全球商品和服務價格普漲,真正問題出在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自身。國際金融危機後,歐美等西方國家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向市場投放大量貨幣,在疫情暴發前尚未完成有效回收。疫情暴發後,為挽救經濟更是推出空前的寬鬆貨幣政策和財政刺激政策。尤其美國推出了無限量化寬鬆政策,同時多次出台數以萬億美元計的經濟刺激計劃,直接導致全球流動性嚴重過剩,推高了商品價格。同時,隨著疫苗廣泛接種和經濟重啟,全球消費需求迅速釋放,而全球供應鏈受疫情、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恢復速度難以匹配需求,也加劇了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

  更應當看到的是,恰恰是中國以負責任的態度,以務實行動穩定全球經濟和推動通脹下行。中國一直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除了2020年2月至4月國內疫情最嚴重期間採取力度較大的應對措施之外,5月以後貨幣政策就逐漸回歸正常化。既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又沒有搞“大水漫灌”式的過度刺激。今年以來,面對美國超寬鬆政策引起的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顯著上漲,中國多措並舉,通過供需雙向調節,保供穩價,穩定市場。同時,中國經濟率先企穩復甦,有效促進了全球供應鏈的穩定,為世界提供了高性價比的商品和服務。

  無視中國為穩定全球經濟作出的重要貢獻,不顧事實地炒作“中國輸出通脹論”,無非是“中國威脅論”的新變種,是部分西方政客轉嫁矛盾、甩鍋推責的伎倆。玩弄這類把戲,並不能解決自身問題,只會讓其本國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郭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