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0多年戰爭史 美為何窮兵黷武
http://www.CRNTT.com   2021-09-28 10:48:17


 
  雖然經常借著“民主、自由、人權”的名義,美國發動戰爭的真實目的,就是為資本擴張服務,竭力維護“中心-邊緣”的等級性國際體系。“縱貫整個20世紀,直到現在21世紀初,美國一直不斷地動用其軍事力量以及情報系統,來顛覆那些拒絕保護美國利益的政府。美國干涉別國,在很多情況下主要出於經濟原因——特別是要確立擴張、擴大、保護美國人在世界各地不受干擾地從事商業活動的權力。”由於戰火絕大多數是別國領土上進行,因此美國人感受最多的不是戰爭的殘酷性,而是可能帶來的收益。戰爭更多意味著“有利可圖的生意”,而不是生靈塗炭的人類災難。

  “9·11”事件後,美國接連在中東發動了兩場“反恐戰爭”,看似是為了打擊恐怖主義,實則是清除中東反美政權,建立龐大的自由貿易區。這種“自由”曾在20世紀70年代被帶到智利,90年代被帶到俄羅斯,就是讓西方跨國公司饕餮飽餐的自由。更主要的是,這種“反恐戰爭”還是攫取資源的經濟戰爭。據美國國防部與地質調查局聯合提供的研究報告,阿富汗擁有“此前不為人知”的大量礦產資源,總價值達1萬億美元。美國官員認為,阿富汗最終將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礦產品中心。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很大程度上為了獲得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油質最好的地區。美國占領伊拉克後,曾積極推動伊議會審議一部美國授意起草的《石油天然氣法》。根據這部法案,西方石油巨頭可獲得30年的合同開採伊拉克原油,而且分成方式也不合乎國際慣例:在初始階段,西方石油公司可分得伊拉克石油收入的60%-70%,直到收回成本。此後還可分得20%的伊拉克石油收入。而美國可控制中東石油的一半以上,其覬覦伊拉克石油的野心昭然若揭。

  當然,黷武好戰對美國自身也絕非好事。古羅馬學者西塞羅曾說過:“絕大多數人認為從戰爭中獲得的東西,要比在和平環境中獲得的東西有價值,其實這是錯誤的。”美國將戰爭作為實現財富增值的手段,導致其始終處在“兵凶戰危”的狀態。以戰爭方式維護資本擴張體系,風險巨大且代價昂貴。這是因為,將戰爭當成“生意”,前提條件是在代價不大的情況下贏得戰爭勝利;一旦戰爭變成兩敗俱傷的消耗戰,其預期中的經濟收益便可能變得得不償失。美國發動的兩場“反恐戰爭”就是典型的負面案例。原打算通過戰爭謀求地緣政治和經濟收益,不料最終卻陷入戰爭泥潭難以自拔,成為消耗美國國力的巨大黑洞。美國前段時間在阿富汗的“喀布爾時刻”,已經淪為世界一大笑柄。因此,所有熱衷霸權的戰爭主義者,都應以此為戒。

  來源:環球時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