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廿年成長路 上合再出發
http://www.CRNTT.com   2021-06-22 10:20:55


2021年3月18日,上合組織地區反恐怖機構理事會第36次例會(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6月22日電/據中國網報道,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亞所王聰認為2020年6月15日是上海合作組織成立20周年。二十年來,國際和地區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上合組織自身也有了一些改變,如組織規模的擴大,合作內涵的外延等,但是對於“上海精神”的踐行則始終不渝。上合組織正是在這“變與不變”中成長為地區安全和穩定的重要力量,並在捍衛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的問題上發出了最響亮的“上合聲音”。

  上海合作組織的前身是由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組成的“上海五國”會晤機制。1996年4月,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第一次會晤,簽署了《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1997年4月,五國元首在莫斯科簽署了《關於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這兩份協議的簽署是五國友好合作的基礎,奠定了歐亞腹地和平發展的基調。2001年6月14日,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第6次會晤,烏茲別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國”。6月15日,六國元首舉行了首次會晤,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2002年6月,上合元首理事會第二次會議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憲章》《關於地區反恐怖機構的協定》《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宣言》等三個重要文件,為上合組織的機制化和法律化建設奠定了基礎。2010年6月,元首理事會第十次會議批准了《上海合作組織接收新成員條例》和《上海合作組織程序規則》,為擴員提供了法律依據。2017年6月,元首理事會第十七次會議批准給予印度、巴基斯坦上合組織成員國地位等多份決議。至此,上合組織實現了從五國(“上海五國”機制)到六國,再到八國的不斷壯大。除了八個正式成員國外,上合組織在二十年成長歷程中,還吸納了包括白俄羅斯、伊朗、蒙古、阿富汗在內的四個觀察員國,以及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土耳其等八個對話夥伴國。

  組織規模擴大的同時,上合組織的合作內容也在不斷拓展。目前,上合組織框架下既有元首峰會、總理會晤等高層會議,也有外長、防長、公安內務部長等政府部門間會晤,還有上海合作組織民間友好論壇等二軌對話,是地區國家不可或缺的交往和合作平台。

  二十年來,上合組織歷經諸多轉變,但最核心的本質卻一以貫之,這就是被譽為上合之魂的“上海精神”。“上海精神”強調“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它同中國傳統的“和”理念高度契合,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是一脈相通的。它是一種新式的合作觀,超越了傳統的大國零和博弈、霸權主導世界等陳舊觀念,順應了國際局勢多極化、國際關係多邊化的潮流。“上海精神”也是一種新式的安全觀。它秉持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基本原則,堅持不干涉內政,為成員國發展創造穩定的安全環境。同樣,“上海精神”還是一種新式的人文觀。它充分尊重文明的多樣性與選擇的自主性,倡導求同存異、相互包容。正是在“上海精神”的指導下,各成員國以平等的姿態、共商的方式來解決組織內的所有問題,這使得上合組織可以在風雲變幻的大浪潮中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強勁合作動力。

  當下,全球治理體系赤字較為嚴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三股勢力”蠢蠢欲動。在這種背景下,以“上海精神”為指引的上合組織的價值更加凸顯。未來,上海合作組織將繼續堅持“上海精神”,以經濟、安全和人文合作為主要抓手,不斷增進成員國的政治互信和睦鄰友好,完善經貿、交通、金融、農業、地方等各領域合作機制,為維護地區穩定和捍衛國際正義貢獻出應有的力量和智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