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8日電/埃及國防部本月初發表聲明稱,埃及軍方已與法國飛機製造商達索公司簽署協議,採購30架“陣風”戰鬥機。這份價值總額高達39.5億歐元的軍購訂單,是繼今年1月希臘與法國簽訂價值25億歐元的18架“陣風”戰機採購合同後,法國與外國政府達成的第二筆該型戰機銷售協議。
作為可與F-35和FA-18戰機相媲美的通用型戰機,“陣風”的外銷歷程可謂“先抑後揚”。早期,由於法國國內市場狹小導致單機成本過高,其屢屢在國外軍火市場競標中鎩羽而歸。在反覆權衡利弊得失後,法方主動開啟讓利進程,並在2015年初見成效。當年,埃及、印度和卡塔爾相繼與法國簽訂“陣風”採購協議,標誌著該型戰機出口已步入相對穩定的新階段。
為保持這一良好勢頭,法方在營銷手段上並未放緩推陳出新的步伐,並鮮明體現在此番對埃戰機出口的進程中。
一方面,附帶出售與戰機配套的武器系統,贏得與其他競爭對手的比較優勢。作為合同的重要組成部分,法方將向埃方提供價值2億歐元的配套武器,其中包括“米卡”空對空導彈、AASM“鐵錘”制導炸彈和AM-39“飛魚”空對艦導彈等。鑒於埃方極少在與其他國家的軍貿中獲得同等“優待”,這無形中加大了其對法制裝備的青睞。
另一方面,提供長期高額貸款。長期以來,法制軍火因其高昂的價格被外界戲稱為“貴族裝備”,不少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對其望而卻步。此番,法方特意為埃方提供由法政府擔保、多家銀行提供資金的期限至少為10年的貸款,貸款額度為34億歐元,占合同總價值的85%。
除上述舉措外,相關歷史和現實因素也是促成法埃軍貿得以成功進行的關鍵。
首先,兩國此前較為順暢的軍貿合作與實踐為此番軍售奠定基礎。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相關數據顯示,埃及是全球第三大武器進口國,武器採購量在過去10年增長了136%。而法國正是埃及拓展武器進口來源的主要對象。在2015年初埃及向法國求購24架“陣風”戰機的過程中,法方在雙方簽訂合同僅156天後便將首批3架戰機順利交付,甚至不惜為此延長為本國空軍訂制戰機的交付時間,充分印證了兩國密切的軍貿合作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