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務本求實培厚“中國製造”家底
http://www.CRNTT.com   2021-03-12 09:03:03


  中評社北京3月12日電/中國以“世界工廠”“製造大國”而聞名,但在全球製造業的大棋盤中到底處在什麼位置?全國政協委員苗圩給出了答案——在全球製造業四級梯隊格局中,中國處於第三梯隊,實現製造強國目標至少還需30年。

  北京日報發表評論員晁星文章稱,一句“還需30年”,清晰道出了中國製造大而不強的現實。近些年,我們收獲了“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高光時刻,也遭遇著“中芯之困”等“卡脖子”問題。“基礎軟件開發、芯片設計及量產等方面相對落後”“集成電路人才缺口大”……今年兩會上,許多代表委員集中關注發展短板,提出了很多針對性建議。這種清醒務實的態度,其實也反映了中國社會的某種共識,那就是“速度焦慮”已經讓位於“質量思考”。與之相似,連日來,當外媒熱議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的目標“是否保守”時,國內輿論卻少有人糾結數字本身,反而更關注政府工作報告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等表述。

  文章表示,務本求實,是對傳統的繼承,也是對一些錯誤的糾偏。猶記新中國成立之初,百業待興、百廢待舉,老一輩建設者勒緊褲帶自力更生,歷經千辛萬苦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基礎工業體系和工業門類,讓中國有了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本錢。之後國際環境風雲變幻,中國也都是依靠著將工業生產這個飯碗端在自己手中,才一直握住了發展主動權。到了今天,層出的國之重器,哪一個都離不開製造業的支撐,抗疫一戰,中國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產能迅速提升,依托的也正是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鏈。事實說明,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近些年,中國出現製造業占GDP比重下降過早、過快的現象,不僅拖累當期經濟增長,影響城鎮就業,還帶來產業安全隱患,削弱了經濟抗風險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對此我們要充分警覺,並切實鞏固製造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保護好幾代人攢下的家底。

  文章認為,做強中國製造,在“保”更在“進”。有媒體統計,中國工業發展還存在核心工業軟件、重型燃氣輪機、高端電容電阻等35項關鍵技術短板。正所謂“難走的路是上坡路”,中國製造轉型升級,必然需要攻克這些難關,而發達國家不可能將核心技術拱手讓人,遭遇“卡脖子”是一種必然。想想我們一路走來,這樣被圍堵封鎖的時刻經歷得還少嗎?而哪項重大技術突破,不是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艱辛探索?

  文章指出,信心比黃金更寶貴。在明確前進方向的前提下,關鍵要按照自己的節奏辦事。一方面,肯下非常之功。就拿量子通信來說,中國起步不早,但隨著這一工程上升為國家戰略,支持力度空前加大,“彎道超車”化為現實。如今面對“中芯之困”等挑戰,通過增設“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為一級學科乃至專門成立“芯片大學”等大手筆,也一定會有所收獲。另一方面,要腳踏實地、穩扎穩打。每一個“卡脖子”問題都對應著基礎研究、軟件設計、硬件製造等諸多方面的短板,需要依靠數十年的不斷攻關試錯才能補齊。拿出“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功成不必在我”的氣度,才能在接續奮鬥中凝聚起強勁合力。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從第三到第二再到第一,征途漫漫,惟有奮鬥。而所有為之付出的汗水,終將澆灌出絢麗的花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