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增加軍費為英軍注入“強心劑”
http://www.CRNTT.com   2021-02-04 11:36:42


英國“台風”戰鬥機。資料圖片
  中評社北京2月4日電/1月14日,英國國防部國務大臣傑裡米·奎因向外界宣布,英國計劃在2038年前退役全部6艘45型驅逐艦。而在去年8月,英國媒體報道稱,英國擬退役200多輛“挑戰者2”主戰坦克。45型驅逐艦首艦2009年才服役,而“挑戰者2”則被譽為“世界上防護性能最好的”坦克,兩大主力裝備之所以遭此厄運,一個共同的原因是——缺錢。

  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9年,英軍的開支規模一直下滑,被媒體稱為“十年衰落”:軍費減少80億英鎊,排名已從2015年的全球第5位退居第8位。去年底,英國首相約翰遜宣布,未來4年將追加165億英鎊軍費預算,使這期間軍費總額達到1900億英鎊,這無異於為近年來江河日下的英軍注入了“強心劑”。

  連年裁軍窘境不斷

  與國防開支同步下降的,還有英軍的規模。2010年以來,英國現役和預備役軍人總量下降近30%,縮減至約15.1萬,其中現役規模減少了四分之一。英國長期引以為傲的海軍已舉步維艱,歷時8年才重返航母固定翼艦載機俱樂部,而其主力戰艦僅剩19艘。以進攻見長的空軍正弱化為“國土防空軍”,戰略轟炸機和遠程巡邏機早已全數退伍,現役戰鬥機不足200架且是“准四代”,五代機乾脆缺位。陸軍發展近乎停滯,主戰坦克“斷檔”,用於日常訓練和戰備的坦克只有約50輛,許多歷史悠久、戰功顯赫的部隊遭撤編裁員,兵員跌破政府2015年劃出的8.2萬下限、僅剩7.3萬。

  經費投入不足和連年裁軍,已形成惡性循環:裁掉的不僅是人員和裝備,更有軍事思想的傳承和國防工業的積澱,這反過來又壓縮了國防部爭取軍費的空間。軍工企業紛紛重組或倒閉:大名鼎鼎的維克斯公司被BAE集團兼並;曾經的“皇家海軍艦船搖籃”樸茨茅斯造船廠已關門大吉,幸存的船廠也“形銷骨立”。技術流失導致主戰武器“傷病連連”:核潛艇、驅逐艦、護衛艦等因故障“趴窩”已常態化,2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新航母均在海試期間發生嚴重漏水的低級事故。

  海外軍事行動更暴露出英軍實戰能力的減弱。2018年4月,英軍參與打擊敘利亞,出動的“台風”戰鬥機和45型驅逐艦的導彈發射裝置竟都未安裝就位,只能用服役近40年的“旋風”戰鬥機發射導彈。這種表現很難配得上所謂“美國最得力的軍事盟友”稱號。

  提升新型作戰能力

  當年的“日不落帝國”正逐漸跌出一流軍事大國行列,迫切需要增加軍費投入,為英軍江河日下的局面踩一腳“急刹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