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被碰瓷!外媒炒作中國軍機模擬攻擊美航母
http://www.CRNTT.com   2021-02-01 08:08:01


 
  通常而言,軍機在執行某些模擬攻擊時的特殊飛行軌跡和飛行剖面是最容易判斷的。比如轟炸機、攻擊機進行臨空俯衝轟炸攻擊時,它的飛行航跡首先會向目標降低高度,然後拉起,或者超低空穿越艦艇上空。這種俯衝、拉起可以被視為比較明顯的模擬攻擊行動。由於在視距內,距離很近,而且多會穿越艦艇上空,這種模擬攻擊具有較強的敵意。但按照西方媒體的說法,中國軍機遠在距離美國航母400公里以外,發射遠程反艦導彈時也不需要載機做出特殊動作,非要說它是針對美國航母實在過於牽強。

  其次,通過截收軍機傳感器的信息也可以判斷是否進行過模擬攻擊,但這一點也不容易做到。例如軍機發射反艦導彈或者制導炸彈時,通常會啟動雷達、激光照射器對目標進行探測、跟蹤和照射,然後進行火控諸元計算。但這種特征在很多情況下並不明顯。此前日媒曾炒作“中國軍艦火控雷達照射自衛隊艦艇”,軍艦的火控雷達或防空導彈的制導雷達進入跟蹤模式或模擬發射導彈後,雷達信號會有比較明顯的變化。而反艦導彈模擬攻擊時,對海搜索雷達的信號特征變化不大,搜索雷達實際上只需要測算出目標的位置和速度即可。有些反艦導彈甚至不需要機載設備鎖定目標,而是通過衛星、偵察機等機外情報系統提供的目標數據,由操作人員向導彈輸入即可。這樣的模擬攻擊方式,幾乎無法從外部得到確認。

  還有一種判斷方式是通過無線電,監聽到對方轟炸機和地面之間的通信內容,其中可能包含關於攻擊指令的信息。但各國軍機執行敏感軍事任務時通常會保持無線電靜默,即便通過無線電聯絡也多使用加密頻道、暗語,或者通過保密度更高的數據鏈通信。英國《金融時報》提到“在座艙對話中聽到轟-6K轟炸機飛行員確認針對航母進行模擬瞄准和發射反艦導彈的命令”。但實際上飛行員和武器操縱員的座艙內對話是通過機內通話器進行的,從外部根本無法監聽。從這一點看,《金融時報》的相關報道缺少基本的專業性。

  西方媒體“碰瓷”解放軍?

  專家表示,西方媒體的相關炒作完全是對解放軍的“碰瓷”。根據國際公約,兩國海空力量在海上遭遇時,不得進行模擬攻擊等有敵意的行動。西方媒體想以此暗示“解放軍富有攻擊性的表現違反國際法原則”。然而按照“商業內幕”網站的報道,美軍表態恰恰證明中國轟炸機未對美國航母實施攻擊,而且雙方距離非常遠,根本算不上遭遇。專家表示,當時中國軍機距離美航母超過400公里,不但超過反艦導彈的射程,也超過常規機載對海雷達的探測距離,因此對於“雷達看不到、導彈夠不著”的航母如何實施模擬攻擊?

  專家表示,即便美國真的監聽到中國飛行員關於發射導彈的無線電通信,也只能說明中國轟炸機當時進行過模擬發射,但這並不意味著是在瞄准400公里外的美國航母。專家表示,在遠航訓練中的模擬發射是轟炸機的基本訓練課目,這和針對特定目標的模擬攻擊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美國軍方指責中國軍隊在南海進行正常的訓練是破壞穩定,更把美國航母“不遠萬里”跑到南海挑釁說成是“航行自由”,毫不掩飾其“雙重標準”。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