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空天力量建設穩步推進
http://www.CRNTT.com   2020-08-07 11:17:29


 
  其中,預警監視系統為該體系核心部分,由天基“統一航天系統”、陸基“統一雷達場”和新型太空監視系統構成。隨著7座陸基“沃羅涅日”新型戰略預警雷達陸續列裝,俄已在境內建起多向輻射、聯動高效的偵察預警網絡。航空航天部隊主要負責太空監視系統的日常運維,下轄導彈襲擊預警中心、空間態勢感知中心、季托夫航天器試驗和控制中心等任務單元,能對可疑的太空目標進行監測、跟蹤,對各地航天器發射活動進行偵測,年均戰備執勤10萬餘次,已累計40餘次發布俄太空飛船與空間目標“危險接近”的警告。

  作為體系中樞,俄空天防禦指揮控制系統已實現全面自動化,可同時處理逾萬個目標,全鏈路反應時間在15分鐘左右。

  在毀傷壓制和綜合保障方面,俄軍通過多次計算機模擬顯示,2025年後俄“空天防禦網”在遭受敵近2000枚導彈非飽和式、選擇性空天打擊時,對潛射彈道導彈攔截率達90%、對海基巡航導彈密集突擊攔截率為40%左右,2030年後相關指標將達95%以上和70%左右。

  戰略“撒手鐧”接連亮相

  俄媒體梳理了俄軍在太空戰場的幾款“撒手鐧”兵器。其中, 2018年12月進入試驗性戰鬥值班的“佩列斯韋特”機動式激光系統,已配屬空天軍第15太空集團軍。該系統可搜索、跟蹤並利用高能激光束攻擊空天目標,攻防兼備地執行空天防禦和反擊任務。

  年內引發北約關注的“努多利”移動式導彈防禦系統也將具備實戰能力,可對200千米至1500千米軌道高度的衛星實施全方位毀傷,其中對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毀傷概率為90%至99%,對其他衛星毀傷概率為80%至96%。

  報道還稱,以“雄鷹-梯隊”空基激光武器系統等為代表的在研太空裝備,也已在俄多項軍事活動中亮相。未來,俄在築牢空天防禦體系基礎上,毀傷壓制能力將得到進一步強化。

  來源:中國國防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