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高超聲速武器試飛成功 落後中國8年
http://www.CRNTT.com   2020-03-24 09:12:37


[美國高超武器打擊俄羅斯想象圖(圖片來自美國戰略與預算研究中心)]
 
  這樣算來,加上剛剛進行的這次試驗,C-HGB/“先進高超聲速武器”在10年時間里一共只飛行了4次,相當的漫不經心。可實際上美國軍隊的總體態度來看,最近幾年對高超項目的研製非常緊迫,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在2021財年的預算中,陸海空三軍的高超項目幾乎得到了全額撥款。其中的原因很簡單,美國最近幾年發現,中國的高超聲速科研進展很快,特別是2019年國慶閱兵中展示了東風-17高超聲速滑翔導彈。嚴重衝擊了美國對世界高超聲速科研形勢的認知。

  對比東風17和C-HGB,人們會發現,兩者採取了完全不同的氣動構型。C-HGB是一個軸對稱的錐形,而東風17是一個扁平構型,機腹基本是平面,機背隆起。實際上,美國其他科研項目也有採用扁平構型的,例如DARPA發起的HTV2高超聲速飛行器計劃。但是這個型號在2011年最後一次飛行後就沒有後續了。

  據俄羅斯方面稱,該國研製的“先鋒”高超聲速導彈同樣採用扁平構型。這個型號也被美國軍方在預算案中反覆提及,作為申請軍費的一大理由。然而迄今為止,人們從任何渠道都沒有見過“先鋒”導彈的本體。俄羅斯展示的只是一輛裝著扁平頭部儲運發射箱的載車而已。按照俄羅斯近些年的宣傳風格,如果一個重點型號已經到了基本定型的階段,絕不會藏起來不為世人所知,而是會大規模宣傳甚至拖到紅場閱兵式上,以此震懾美國、抵消西方的戰爭威脅。“阿瑪塔”坦克、“波塞冬”核魚雷,以及“匕首”空射彈道導彈,都是在定型之前就被拿出來公開展示的。因此可以大膽推測,“先鋒”的總體方案還沒有最後確定下來。

  既然C-HGB已經成功試飛了3次,是不是可以認為美國在高超領域真的追趕上來了呢?考慮到中、美在這種前沿技術上都有著嚴格的保密政策,我們只能根據公開信息來作出分析。根據美國《軍事快報》網站的報道,美國陸軍計劃在2023年開始裝備一個連的C-HGB,也就是四輛發射車。然而在2019年國慶70周年的閱兵式上,中國就展示了16枚東風-17。按照新聞宣傳的一般原則,高度敏感的裝備在列裝後5年左右才會公開亮相。也就是說,即使到了2023年,美國陸軍在高超武器實際裝備的問題上,比解放軍火箭軍要落後8年左右。

  這裡討論的僅僅是美國陸軍,作為一種三軍通用的武器,C-HGB還要裝備到美國海軍的四艘俄亥俄級潛艇上,這些原本作為彈道導彈核潛艇(SSBN)存在的水下大殺器如今已經被重新定義為制導導彈核潛艇(SSGN)。C-HGB上核潛艇,相關的研製工作比陸軍型複雜得多。要想趕在2023年和陸軍一起服役,可能性非常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