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2日電/近日,阿富汗局勢跌宕起伏。2月29日,經過十餘輪談判,美國與塔利班終於簽署和平協議。但是僅僅一天後,因在釋放囚犯問題上存在分歧,塔利班恢復對阿富汗政府軍的襲擊。3月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推文稱,與塔利班領導人進行了良好溝通。但僅數小時後,塔利班以一連串襲擊表明了立場。隨即,美軍對塔利班發動空襲。雖然很少有人對美塔和平協議表示樂觀,但沒有人想到它會如此脆弱。
儘管如此,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似乎不打算停止撤軍計劃,特朗普也一再強調美國不能永遠當阿富汗的“警察”,不能“在阿富汗再待20年”。根據協議規定,如果一切順利,美軍將在未來14個月內全部撤離阿富汗。
向來“請神容易,送神難”的美軍真的會完全撤出阿富汗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保持在阿軍事存在,是美軍反恐戰爭的需要。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的目標之一是消滅“基地”組織,防止阿富汗再次淪為恐怖組織策劃襲擊美國的大本營。過去近20年,“基地”組織雖然遭到重創,但無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還是一個恐怖組織實體,都沒有被消滅。
除“基地”組織外,美國還面臨“伊斯蘭國”組織阿富汗分支這一新生勢力的威脅。2015年初向阿富汗派遣首批骨幹分子以來,“伊斯蘭國”組織已經在阿富汗扎根。過去幾年,面對美軍、阿富汗政府軍和塔利班的三方打壓,“伊斯蘭國”組織表現出了很強的韌性。2017年底,時任駐阿美軍司令約翰·尼科爾森曾樂觀估計,“伊斯蘭國”組織阿富汗分支僅剩600至800名成員。兩年後,美軍估計仍有2000至5000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活躍在阿富汗境內。而在同一時期,美國空軍在阿富汗的投彈量從2017年的4361枚增至2019年的7362枚。3月6日,“伊斯蘭國”組織襲擊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一場政治集會,造成至少32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