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FC-31“鶻鷹”將走向何方
http://www.CRNTT.com   2018-03-15 15:28:56


 
  一機多能 物超所值

  FC-31在設計上採取單座(一名飛行員)、雙發(兩台渦扇發動機)、蚌式進氣道、雙外側傾斜固定垂直尾翼的常規氣動布局,與採用鴨翼氣動布局的殲-20在外觀上有明顯區別,其體型大小介於美國F-15和俄羅斯米格-29之間,屬於中型戰鬥機,設計思路、設計目標和總體技術方案均是朝著第四代戰鬥機目標努力,在機體外形設計上具有良好的綜合隱身能力。而放眼世界,目前還沒有與FC-31相當的機型,只有美國的F-35輕型戰鬥機有點可比性。

  美國國防部在1993年推出“聯合先進攻擊技術”(JASF)驗證機研究,在各軍種激烈爭吵的過程中逐步達成妥協,最終於1996年3月形成“聯合攻擊戰鬥機”(JSF)計劃,即F-35“閃電Ⅱ”戰鬥機,包括三個衍生型號:空軍的陸地機場常規起降型F-35A,海軍陸戰隊的垂直/短距起降型F-35B,海軍的航空母艦彈射起飛型F-35C。為分擔費用和降低風險,美國還把英國(一級)、意大利和荷蘭(二級)以及加拿大、土耳其、澳大利亞、挪威、丹麥(三級)拉進來共同合作和採購列裝,以色列、日本等已引進F-35A戰鬥機。但從實際研製進程來看,由於美國各軍種對具體技術指標要求各異,導致研製進度一再推遲,研發費用也是一漲再漲,致使F-35戰鬥機淪為典型的“拖(進度)降(指標)漲(價格)”項目。

  F-35屬於單發、單座的中型第四代戰鬥機。據估計,即使最便宜的機型F-35A單價也高達1.54億美元。當年,美國軍方試圖通過F-35來實現多個軍種戰鬥機的型號統一和聯合發展,但良好的願景與殘酷的現實相差甚大,美國軍方不得不在概念研製階段就放棄了這個目標。

  我國第四代戰鬥機的研發之路與美俄不一樣。與殲-20由軍方立項投資支持有所不同,FC-31是中航工業自主投資的研發項目,是瞄准未來空中作戰需求和經濟可承受性等多種因素綜合分析的結果。

  航空界分析認為,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在空中作戰需求上,需要擁有在作戰能力和技術檔次上略有區別的第四代戰鬥機:殲-20屬於高檔次的重型四代機,主要執行以奪取空中優勢為主的制空作戰任務;而FC-31則是中檔次的中型四代機,側重於執行制空作戰和對地突擊等多用途任務以及平時的空中巡邏警戒,兩者形成功能組合、銜接配套、價格互補的空戰裝備體系。

  在技術發展延續性上,第四代戰鬥機是戰鬥機技術實現升級換代的必然趨勢,但由於整體技術創新要求太高、難度太大,導致研製生產成本急劇上升。從美國軍方第四代戰鬥機研製生產和裝備使用的經驗教訓來看,如果只搞高端產品,在經濟實力上可能難以承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