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5日電/近日,俄羅斯空天軍4架蘇-57隱身戰機飛赴敘利亞赫梅米姆空軍基地進行實戰測試的新聞成為全球各大媒體關注的熱點。人們都很好奇,俄軍究竟是出於什麼目的,才會將這種連國家試驗都尚未完成的最新戰機部署到前線呢?《今日俄羅斯》網站於2月26日發布的消息稱,蘇-57此次部署敘利亞,主要是要在“半實戰環境”中測試其雷達及其他航電系統。俄軍事專家阿列克謝·列昂科夫日前評論稱:“配備了N036‘鬆鼠’相控陣雷達的蘇-57,作戰性能將超越美國現役的F-22和F-35隱身戰機”。那麼蘇-57究竟隱身性能如何?與美軍F-22相比孰優孰劣?本文就此為您解讀。
據《今日俄羅斯》網站援引俄羅斯《生意人報》內部人士報道稱,俄空天軍此次將蘇-57隱身戰機派往敘利亞,主要是要在“半實戰環境”中測試其機載雷達及其他航電設備,武器系統並非試驗重點。據悉經過測試後,俄軍技術人員似乎對蘇-57的雷達系統十分滿意。俄軍事專家阿列克謝·列昂科夫評論稱:“蘇-57裝備的N036雷達(實際上他指的應該是Sh121多功能雷達系統,包含3部X波段相控陣雷達)可以為飛行員提供近360度態勢感知能力,蘇-57全方位多角度布置的雷達天線系統可使美軍F-22和F-35的所有隱身創新失去效用”。不難看出,這位專家對蘇-57的雷達和航電系統雖有誇大之詞,但就目前公開資料來看,蘇-57在反隱身戰機探測性能方面與傳統俄制戰機相比的確有了質的飛躍。
蘇-57是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本世紀初(2002年左右)開始研發的單座雙發隱身多用途重型戰機,脫胎於俄空天軍的PAK-FA(“未來前線戰鬥機系統”的俄語縮寫)項目,首架原型機於2010年1月成功試飛,截至2017年9月已製造了11架原型機(其中4架派往敘利亞)。先來看俄專家引以為豪的蘇-57航電系統,其中起到核心作用的是Sh121多功能雷達系統,由3部X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組成,包括一部布置在機頭位置的用於前視探測的N036-1-01型AESA,以及2部布置在前機身左右兩側的N036B-1-01型側視AESA(用於補充X波段前視雷達的盲區,起輔助探測作用)。
俄軍公開數據顯示,Sh121雷達系統的最大探測距離超過400千米,可同時跟蹤60個空中及地面目標,並對其中16個目標實施同步攻擊。除3部X波段雷達外,蘇-57還在兩側主翼前緣上裝有2部N036L-1-01型L波段雷達,除用於探測能在X波段隱身的敵軍隱身戰機外,還起到敵我識別功能,可以看做是X波段雷達的輔助探測手段。如果單從搭載的雷達種類和數量看,蘇-57可能比F-22率先實現了“智能蒙皮”共形天線技術(最初由美空軍於1985年提出,將不同波段的雷達天線集成嵌入到戰機的蒙皮系統內部,不僅能將機載雷達的探測和通信距離提升5倍以上,還能有效減少戰機的飛行重量和飛行阻力,同時降低雷達反射面積),但其應用仍晚於美軍的F-35
除上述5部雷達外,蘇-57還配備了俄制戰機的傳統傳感器,即位於座艙前方、機頭附近的OLS-50M紅外搜索與跟蹤傳感器(簡稱IRST)。按俄軍宣傳,蘇-57利用該系統,可在雷達不開機的情況下,從遠距離探測和鎖定敵軍戰機。另外蘇-57在全動垂尾上還搭載有最新式的L402“喜馬拉雅”新型電子對抗系統,俄軍稱該系統也可用於“破解美軍的隱身戰機優勢”,但詳細技術細節尚未公開。可見俄軍在強化蘇-57的反隱身戰機作戰方面已經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但在實戰條件下對美軍F-22和F-35能有多大效果仍需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