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羅斯“遲到”的“伊萬”號登陸艦
http://www.CRNTT.com   2018-01-27 10:27:57


完成海試的“伊萬·格林”號登陸艦。(資料圖)
 
  放眼世界,在“伊萬·格倫”號設計建造的同一時期,各國海軍掀起了研製和建造新一代兩棲戰艦的熱潮——美國以最新的“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整合其龐大的兩棲艦隊;英國建成了“海洋”級兩棲攻擊艦和“海灣”級船塢登陸艦;法國打造了“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荷蘭和西班牙聯合設計建造了“鹿特丹”級船塢登陸艦,“由海向陸”的趨勢日漸明顯。

  從各國遠洋投送力量發展趨勢來看,大船塢登陸艙加全通甲板成為新“潮流”,“平面登陸”和“空中垂直登陸”相結合的立體登陸作戰思想早已深入人心。以我國海軍“昆侖山”號船塢登陸艦為例,滿載排水量近2萬噸,船體後段是一個巨型船塢登陸艙,能容納多艘氣墊登陸艇,用於運輸主戰坦克等車輛上岸。可以搭載2-6架運輸直升機用於垂直登陸運輸,也可以搭載武裝攻擊直升機,加強對岸上目標的打擊能力。而剛剛駛抵西太平洋的美國海軍“黃蜂”號兩棲攻擊艦,更是在全通甲板的基礎上,進行了現代化升級改造。“黃蜂”號搭載F-35B隱身戰機後,在保留強大登陸運輸能力的同時,豐富了兩棲兵力作戰樣式。

  在今後一段時期內,大型化、攻防兼顧的多用途兩棲攻擊艦和船塢登陸艦依然是主要的發展趨勢。以美國海軍新型海上基地船“劉易斯·B·普勒”號為代表的新平台,具有低門檻、高性價比等特點,逐漸獲得更多的關注。

  平台建造有快慢,思想發展無止境。當前,各海洋強國為維護自身海外利益,愈加重視遠洋投送力量的建設,新思想新理論層出不窮。要想在這場變革中不“遲到”,各海洋強國尤須探索不止。

  來源:解放軍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