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哪家強?專家詳解中美俄三國反導技術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8-01-11 10:14:43


 
  郭衍瑩介紹:“當今世界反導另一大特點,是一些軍事大國將反導武器發展重點轉向戰術反導武器,因為越來越多的專家對戰略反導武器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持懷疑態度。”

  記者了解到,2016年10月20日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發表的《美俄對持:導彈防禦在全球核戰爭中是否會有用處》一文指出,根據《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限制,美俄現在擁有核武器各為1500枚左右。而美國反導系統的攔截彈只有30枚(俄羅斯為100枚)。用這30枚攔截彈來對付俄的1500枚核彈,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何況經多次攔截試驗,美國戰略反導的攔截成功率很不理想。

  “這篇文章發表後據說受到美國政客大佬們的歡迎,因為他們一直埋怨,光是維修這些戰略反導的老設備,如一些巨型雷達,每年就得消耗大量納稅人的錢!”郭衍瑩說,但戰術反導武器的情況大不一樣。像“愛國者”、宙斯盾的“標準-3”和“薩德”都曾在歷次局部戰爭中屢建戰功。這些武器機動性能好,還可部署在對方的大門口。既起到遏製作用(甚至可在助推段反導),又起到監視和竊取對方軍事情報作用,還能外銷賺錢。可謂一石三鳥。

  美俄反導策略各有側重

  近年來,美國採取的反導策略就是從東西兩方面用反導來遏制我國和俄羅斯。2013年美國和北約借口防禦伊朗,實質是遏制俄羅斯,制定了歐洲反導計劃EPAA,在俄鄰國波蘭和羅馬尼亞部署陸基宙斯盾。而在亞洲,美國借口防禦朝鮮, 實質是遏制中國,打造了日美反導系統,並在韓國部署了“薩德”系統,嚴重損害中國的戰略安全利益。

  “目前,美國發展反導武器主要有三大動向。”郭衍瑩認為,“一是積極試驗分布式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促使反導全球一體化盡快實現。所謂分布式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就是利用分布在全球不同地域、不同平台的反導作戰資源對來襲彈道導彈進行分段、分層攔截。二是完成和完善在俄中的大門口部署戰術反導武器。例如在歐洲,反導計劃EPAA預計2018年完成部署。在亞洲,美日早在2013年就策劃構建一個全稱為‘五層地、海基一體化綜合反導系統’。所謂五層,就是利用‘標準-3’、‘薩德’、‘PAC-3’,在空間五個層次依次攔截中國和朝鮮的導彈。三是加強機載、彈載(星載)高功率激光武器技術研發。”

  而俄羅斯則於2015年8月成立空天軍,統一領導指揮全軍的反導。這被認為是俄軍革命性的重大改革。在此基礎上,俄羅斯加快了研發和試驗新一代防空反導武器的進程,已服役的“S-400”系統被稱為當今最先進的防空反導武器。它有兩項世界第一:射高5米最低,射程400千米最遠。當然這兩項都是有一定前提條件或局限性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