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專家“自揭其短”曝自衛隊奪島戰死穴
http://www.CRNTT.com   2017-12-05 11:03:44


 
  當然,海自裝備的上述18艘以外的艦艇並非不能參加登陸支援行動,必要時搭載小口徑艦炮的艦艇也可參加,但這些艦艇的主炮威力不足,只能在支援任務中充當配角。“宙斯盾”驅逐艦雖能在遠距離發射射程約100公里的制導炮彈(這種制導炮彈並不常用)實施精確打擊,但只可對判明方位的目標予以打擊,而無法在登陸部隊前方製造掩護彈幕,也無法對突然出現的目標進行火力壓制。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由區區6艘裝備127毫米口徑艦炮的艦艇對登陸部隊實施火力支援,實際上只能支持一場營級規模的登陸戰。其中3艘分別為各戰鬥連隊實施火力支援,作為連級配屬艦而存在,其餘3艘則作為預備隊。

  配屬艦的作用在於提供直接支援,在步兵進抵目標海岸前持續對敵海岸防禦力量實施射擊,並在部隊登陸後將彈著點向島嶼內陸延伸。登陸部隊一旦遭遇敵軍抵抗,配屬艦艇應及時對指定目標實施火力壓制,進行定點射擊和破壞(同時提高射速)。

  其餘3艘預備艦艇的職責主要是根據上級命令壓制發動反衝擊的敵部隊,或以猛烈炮火打擊敵堅固沿岸陣地。當然,在未接到上級特定命令的情況下,也可相機對敵進行持續火力覆蓋,使其無法離開掩體、塹壕或裝甲車輛,從而限制敵火炮和其他技術兵器發揮效用。

  主炮數量捉襟見肘

  海自的問題在於,因大口徑艦炮的裝備數量有限,很難做到不間斷地實施火力支援或炮火覆蓋。海自的現役驅逐艦每艘僅裝備1門主炮(只有2艘旗風級通用型驅逐艦分別搭載2門主炮)。隨著戰後水面艦艇導彈化趨勢的發展,以及為了突出對反潛防空作戰的重視並提高射速和命中精度,海自艦載火炮數量持續遞減。此舉導致多個負面結果:一旦唯一的主炮停止射擊(比如主炮發生故障),火力支援就會暫停。另外,在艦艇調整航向過程中會出現射擊視線被遮蔽的情況,也會導致短時間的射擊中止。此外,1門主炮無法攻擊多個目標。曾經的戰列艦除了主炮還裝備了多門副炮、高角度炮等多型艦炮,既可射擊指定目標,也可對自身確認的陸上目標實施自由射擊,還可應對突然出現的敵機或高速艇。但是當今的軍艦無法勝任這樣的任務,雖然射速大幅提高,但火炮數量只有1門,無法對多個目標實施攻擊。一旦敵反艦導彈或高速艇接近,主炮不得不先去迎擊最迫近的威脅。

  與其使用現行的1門高射速炮,不如以往裝備的2門中射速炮的火炮配置模式更管用。當然從現實來看,主戰艦艇難以再增加艦炮數量。如果這樣做,勢必會增加建造費用和艦員數量。隨著船體的大型化,艦艇運用和維護成本也會提高。目前能做的就是將127毫米口徑艦炮安裝到之前裝有76.2毫米口徑艦炮的艦艇上以減低成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