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從兩次大閱兵感受解放軍最新裝備升級換代
http://www.CRNTT.com   2017-10-12 15:27:15


 
  從“模塊”到“組群”,從個體到平台,從平台到體系,解放軍裝備體系建設正大踏步跨越發展。

  看著熟悉的某型艦空導彈、艦艦導彈等海戰“撒手鐧”武器走上閱兵場,海軍上尉王志鵬說,這些只是“看得見”的部分,其實受閱的艦載武器背後,還有一個更大的體系在支撐。

  放眼閱兵場之外,國家利益所至,海軍航跡必達。裝備的發展速度,決定著中國海軍“走向遠洋、走向深藍”的實現程度。

  通過電視直播,網友“漢唐歸來”從閱兵場上看到了中國軍隊“可以比肩一些強國軍隊的裝備體系”,表示“對國家的國防力量越來越有信心”。

  信息化:裝備技術加快跨代升級

  新型遠程火箭炮、99式主戰坦克,這些在當年都曾引發外媒關注的新裝備,堪稱資深“網紅”。而這些兵器卻都無緣勝利日大閱兵和朱日和沙場大閱兵。

  不是裝備不夠新,而是入選閱兵場的兵器門檻更高了,“換茬”的速度太快了——新裝備還沒來得及變“老”,我軍已經又列裝了信息化程度更高的現代化裝備。

  數據顯示,勝利日大閱兵展示的全部為國產主戰裝備,且84%為首次亮相的新裝備;朱日和沙場大閱兵,中國軍隊再次“秀”出近一半的新型裝備。

  裝備快速“換代”是不少親歷大閱兵的記者最突出最直觀的感受。僅以空軍梯隊為例,之前的閱兵中,受閱裝備中還有部分殲-8D這樣的二代戰機;到勝利日大閱兵,受閱機群全部是殲-10等國產三代戰機;而朱日和閱兵場上空,已經是第四代戰機殲-20和第三代改進型戰機的天下……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杜文龍更關注“鋼鐵”與“芯片”融合。信息化升級,讓國產主戰裝備的“眼”更亮,“臂”更長,“拳”更重,“劍”更利。與勝利日大閱兵中亮相的轟-6H相比,沙場大閱兵中轟-6K轟炸機的改裝率高達90%。用受閱飛行員的話說,“除了杆和舵沒變,其他都變了”。

  閱兵場上,信息化水平更高、科技含量更高的新裝備不斷湧現。探尋這一令人振奮的景觀,不難發現,背後強力支撐的是國防科技與國防軍工的快速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