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和平發展向融合發展深化前行
--十八大以來對台工作成果淺析
http://www.CRNTT.com   2017-10-17 00:14:42


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已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新動力。
  中評社╱題:從和平發展向融合發展深化前行--十八大以來對台工作成果淺析 作者:劉匡宇(北京),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中共十八大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豐碩成果,在兩岸經濟社會融合進程邁步開啟的基礎上,站在國家發展與統一戰略的全域高度,根據國內外大氣候和小環境的變化,在已具形態的習近平對台思想體系引領下,豐富了對台工作的內涵。大陸在國際和兩岸兩個場域中鞏固一中框架,堅定反“獨”促統,以“九二共識”為綱主導兩岸關係發展進程;將對台工作著力點置於塑造“兩岸一家親”和“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民心工程上。在兩岸深化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進程中,兩岸關係克難前行,持續駛向尋求“心靈契合”與“和平統一”的航道。

  習近平對台思想體系初具形態

  習近平總書記自就任以來,發表了30多篇涉台重要講話,以實事求是、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知行合一的精神,基於實踐、繼往開來,發展出一系列立意高遠、內涵豐富的對台政策創新論述,涵蓋對台工作的總目標和方法論,以及兩岸關係的本質、道路和前途;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戰略;發展了對台工作的理論和實踐。習近平對台重要思想理論體系展現了邏輯脈絡和系統構型,引領兩岸關係從和平發展向融合發展方向深化。

  一是用兩岸共圓中國夢建立起民族復興和兩岸前途命運的聯繫。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成為團結海內外炎黃子孫的精神旗幟。習特別指出,“中國夢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兩岸同胞前途命運息息相關”。習近平這一論述將台灣同胞納入共謀民族復興力量之中,深刻闡明了兩岸同胞前途命運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潮流的辯證關係和邏輯連接,明確了未來一個時期,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和對台工作的總目標。歷史證明,兩岸是休戚與共、同袍同澤的命運共同體,兩岸同胞的福禍所倚繫於中華民族是否強盛。另一方面,國家統一是中國夢的必然要求,服務於民族復興的總目標,因此,台灣問題具有“不能一代代拖下去”的緊迫性,每一代中國人都應為此積蓄正能量。

  二是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大政方針和從國家發展戰略全域謀劃對台工作,豐富和深化了國家和平統一的理論和戰略。習近平指出:“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大陸發展進步”,從歷史縱軸和戰略橫軸上闡明了大陸牽引台灣問題和兩岸關係的格局。對台工作貫徹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的思想,就是要為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營造有利的台海環境,為國家統一積累有利條件。基於這一戰略判斷,習近平經過長期實踐的完善,建構出一條從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國家統一路徑和制度安排論述。其一,習近平明確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和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通向和平統一的正確道路”。其二,習還深刻指出,“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心靈契合”要求通過紮實、細膩的民心工作推動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超越和平發展的“平行線”意象,為兩岸同胞凝聚更多命運交集;再者,“心靈契合”需要更具發展性、開放性、包容性的統一論述,妥善處理兩岸在生活方式和社會制度上的差異,凝聚兩岸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共識與認同,實現長治久安。應當看到,兩岸統一的實質是多種力量在民意整合與權利分配的政治較量。台灣在全面實施選舉制度30年後,島內民意成為這一複雜過程的重要變數,因此,習近平提出“心靈契合”和“三個充分考慮到”,將台灣同胞的關切納入兩岸統一的動力來源和參考指標,是對和平統一理論的豐富與升級。

  三是論述了“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路徑與“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辯證關係。兩岸和平發展到未來國家統一之間,需要一個過程性的中間階段和中層論述,習近平繼往開來,進一步提出了“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以及從“兩岸一家親”到“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論述。其一,“融合發展”是通向“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必經路徑。2016年3月,習近平在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強調,要“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靈距離,增強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這意味著,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的路徑要以經濟和社會為雙主體,過渡到二者殊途同歸、和平與融合並進的路徑上。這條道路的第一階段目標是“兩岸命運共同體”及其歷史前序“兩岸一家親”。習指出,兩岸同胞一家親,根植於同胞共同的血脈精神和歷史文化;在兩岸聯繫因經濟全球化而更加密切的今日,這種親情又發展為休戚與共、高度認同的命運共同體。應當說,在島內出現深刻變化之時,大陸對台論述轉向台灣民心,豐富和昇華對台工作的內涵與格局,這既是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和與時俱進的實踐範疇的內在規定性,也是“兩岸命運共同體”與“和平統一”道路的必然要求。其二,“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內涵不斷豐富。2014年習近平首提“融合發展”,2016年初正式表述為“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2016年11月,習近平通過“習六點”進一步闡述“深化”內涵,包括符合兩岸同胞的利益原則、要創新方式、共拓市場、擴大參與和受益、加強青年往來、強化認同等方面。這一理念還被寫入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並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接軌,進入了將台灣民眾以中國國民身份與大陸“再一體化”的階段。應當看到,作為大陸對台綜合性、全功能的策略,“融合發展”並非狹義惠台措施的延續,而是習近平宏觀國家發展戰略在對台工作上的映照。因此,這一理念在島內也引發了藍綠高度關注和強烈反響。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副主任張百達著文稱,習近平的話語創新意境高遠,是“屬於人民群眾的語言”,“更具有人性的溫度”;兩岸未來以何種方式建構何種形式的共同體,將是台灣無法迴避的政治挑戰。學者楊開煌則認為,對於長期依賴西方社會發展作為現代化藍圖,卻因舊發展模式停滯、破產而迷失的台灣,習近平提出的“融合發展”是在與全台人民直接對話,提供了一種突破現代化困境的發展模式,是“解救台灣的藥方”。

  “習馬會”翻開兩岸關係歷史性一頁

  2015年11月7日,在島內藍綠結構生變、政局山雨欲來之際,習近平展現格局與決斷,與時任台當局領導人的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這是自1949年兩岸政治分立以來,海峽兩岸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是兩岸關係歷史上的最大突破,將兩岸交往提升到新的高度,也為兩岸關係發展開闢了新前景。形式上,此次會晤實現了兩岸最高層級互動,為今後雙方的談判協商提供了參照模式,也是雙方就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的重大實踐與示範;內容上,“習馬會”集中詮釋了十八大以來大陸對台工作的重心與精粹。

  一是重申“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確認兩岸政治定位安排的規範。當前兩岸政治對立是仍是國共內戰的遺留問題,表現為制度選擇引發的政治對立和統一前雙方政治定位兩組矛盾。“九二共識”在相當程度和範圍內解決了這一矛盾,自形成時就經兩岸有關方面明確的授權認可,後在大陸寫入十八大報告,在台灣則寫入國民黨政綱。“習馬會”上,兩岸最高領導人在世界範圍內進一步共同確認“九二共識”並為其賦予“憲制性解讀空間”,加強了反“獨”促統和國家統一的合法性,昭示了兩岸歸一的終極未來。“習馬會”說明,只要不斷維護和豐富“九二共識”和“一中架構”,兩岸關係就可以突破羈絆,走向政治“深水區”。

  二是在一中原則下,體現大陸對台灣開放、包容和彈性態度。“習馬會”上,兩岸領袖採取“不定位的定位”的“最簡單、最智慧方式”,以具“對等”色彩的“先生”彼此稱呼,這既是基於一中原則和政治分歧尚未解決情況下的務實安排,也是大陸展現原則性與靈活性高度統一,對台灣表示高度的善意、體讓和彈性。因此,“習馬會”在相當程度上解決了兩岸間長期的“政治難題”,在兩岸關係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同時,“習馬會”也是大陸領導人在兩岸關係上與時俱進、知行合一的體現,展現了領導人的政治高度、戰略自信和在重大關鍵時刻審時度勢、超越分歧的務實、創見與決斷精神。

  三是面向融合發展,構建穩定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框架。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的指向是民生福祉。習近平在“習馬會”中提出,“兩岸同胞應徹底化解兩岸敵意,努力構建穩定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框架”;同時提出“三個有利於”,有機地整合了兩岸同胞的親情福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和中華民族整體利益;他還多次提到,兩岸政治分歧“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要“慮善以動,動惟厥時”,彙聚兩岸同胞智慧,積極探索解決之道。會前會後,兩岸兩會經多次商談達成23項協議,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經濟和社會交往機制。

  把握原則性和主動性推進兩岸政治關係發展

  面對隨著島內政治生態的變化,“台獨”風險升高,大陸一方面堅守底線思維,對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保持政治高壓,遏制其“台獨”圖謀;另一方面展現充分的戰略定力與耐心,對島內政治勢力採取剛柔相濟的態度和手法。

  一是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努力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方向和成果。其一,明確對“台獨”分裂“零容忍”的政治紅線。2016年11月的“習洪會”上,習指出,“確保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國家核心利益,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並提出“任何政黨、任何人、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進行分裂國家活動,都將遭到全體中國人民堅決反對”。同年11月,習在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紀念大會上重申了堅定反對台獨的“六個任何”。近一年多來,大陸航母、軍機繞經台灣海域的遠洋演訓逐漸常態化,對島內外躁動的“台獨”勢力形成了強烈震懾,表明大陸具有充分的守土意志和能力。

  其二,以政治善意和彈性維護兩岸關係。在保持政治高壓同時,大陸也體現“區間思維”和政策彈性,為與島內各方政治力量的溝通預留餘地。習近平多次表示,“台灣任何黨派、團體、個人,無論過去主張過什麼,只要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其交往”。在蔡英文發表就職講話後,國台辦負責人指出,蔡講話沒有體現出“九二共識”及其一中意涵,是一張“未完成的答卷”,台當局必須以實際行動對台灣道路的選擇問題作出明確回答,接受歷史和人民的檢驗。雖然大陸認為蔡“台獨理念”深厚,但仍然給予其“答卷”的機會。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