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揭秘“炸彈之母”,威力最大的非核彈
http://www.CRNTT.com   2017-09-27 15:56:39


 
  “實際上,‘炸彈之母’內部裝填的是一種含鋁炸藥,這種炸藥名為H6,上世紀80年代由澳大利亞人發明,成分為43.5%黑索金、29.3%TNT、20.6%鋁粉以及4.89%的石蠟,剩下1.71%是一些神秘的藥引子。”高岩說,“炸藥之間的技術水平,體現在配方的細微差別和添加劑的種類,這一般是各國秘訣,絕不外傳。”

  鋁粉,可同時作助燃劑和助爆劑。石蠟作鈍化劑,能夠在爆溫和爆速之間尋求到一個良好的平衡點,爆炸效能是相同質量TNT炸藥的1.35倍。

  H6炸藥具有普通猛炸藥的高爆速與大超壓特征,非常類似傳統的炸彈。鋁粉在其中起了關鍵作用。“鋁粉能大量消耗空氣中的氧氣,形成類似燃料空氣彈的耗氧負壓效果,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炸彈,比俄羅斯單純裝填燃料的‘炸彈之父’先進得多。”在高岩看來,俄羅斯的“炸彈之父”全重7.1噸,衝擊波半徑300米,爆炸當量44噸,當量比值高達6.1倍TNT當量,說威力是美軍“炸彈之母”GBU-43的4倍,言過其實。

  事實上,“炸彈之母”裝填的H6炸藥也不是什麼“絕密”。“這種炸藥由於爆溫和爆速都很出色,最適合用於水中兵器,例如魚雷和水雷的戰鬥部。”高岩說,由於魚水雷戰鬥部需要在水下爆炸,通過水傳播爆炸能量,需要轟爆作用時間長,“而H6炸藥具有良好的後燃效應和較長的爆轟反應區,可提高水中衝擊波及氣泡的能量,增強摧毀艦艇的能力。”

  在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向中國交付了4枚MK46-2輕型魚雷的樣彈以及全套技術資料,我國據此仿制出了魚-7型魚雷,成為中國海軍的標準反潛輕魚雷,已安裝於幾乎所有的驅逐艦和護衛艦上。“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完全掌握了H6炸藥的制備工藝,不僅魚-6型重型反潛魚雷的戰鬥部裝有它,魚-8型火箭助飛魚雷的戰鬥部也同樣有它。”高岩說,打個比方,魚-7輕型魚雷的戰鬥部裝填了44公斤H6含鋁炸藥,而“炸彈之母”GBU-43超級炸彈裝填了9500公斤H6炸藥,這意味著一顆“炸彈之母”的威力大約相當於215枚中國魚-7型魚雷。

  來源:科技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