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記者發現,關於殲-20的這些參數,實際上在2016年6月的一個關於“殲-20油箱容量有多大”的百度問答中就已出現,而且更為詳細。兩篇文章中關於殲-20的機長、空重、最大起飛重量、最大飛行速度、最大航程等數據也基本吻合。在百度問答中,還詳細列出彈艙長度、機翼後掠角、雷達反射面積等更為詳細的數據。一般認為,網絡問答中的很多數據並不權威,多為網友或外媒的猜測和分析。另外,從該文的描述,例如“機身以墨綠色塗裝,遠觀近似於黑色”“2011號殲-20也已飛離成都前往其他地區進行更多試驗”來看,這一段文字的撰寫時間顯然已經很早了。
從該文的發布形式來看,主體內容實際上是朱日和閱兵殲-20梯隊長機飛行員張昊在接受採訪時的談話,對殲-20的介紹類似於文章“相關鏈接”和延伸閱讀,從版面編排來看,似乎是為了讓人們增加對殲-20的進一步了解。多名中國軍事專家3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均表示,將其視為“官方授權發布”很可能是誤讀。
殲-20究竟有多強?
一位熟悉空軍的中國軍事專家對記者表示,隱形戰機的速度、航程等參數,即便是在已使用隱形戰機多年的美國也嚴格保密。美國空軍公布的參數最多包含幾何外形參數,其具體性能一直都是核心機密。按照以往慣例,中國軍方不太可能公布殲-20的詳細參數。
對於殲-20飛行員張昊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亞音速下也不錯,一進入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這充分說明該機的設計思想是突出超音速巡航能力。專家表示,能夠進行超音速巡航的戰鬥機與不能進行超音速巡航的戰鬥機作戰,就好比冷兵器時代“騎兵打步兵”。從氣動布局來看,該機非常適合進行超音速巡航作戰。首先,要使用後掠角比較大的機翼。從空氣動力學的觀點來看,大後掠(如60度到70度)、小展弦比機翼的超音速氣動效率最高,但這種機翼的亞音速效率低,影響飛機的亞、跨音速機動性。對於新一代戰鬥機,機翼設計需要綜合多方面相互矛盾的需求,這決定了四代機的機翼後掠角基本保持在40度到50度之間,殲-20也不例外。其次,採用了翼型前緣比較尖的相對厚度很小的機翼,利於降低波阻。此外,在機身設計上,減小超音速巡航阻力就要減小機身最大截面,增大機身長細比。這些都是增強超音速性能的設計。另外,該機採用了鴨翼、邊條翼和升力體的設計,亞音速機動性也得到兼顧。不過專家指出,由於對超音速巡航進行了優化,亞音速巡航效率可能未必很高,最大航程不太可能達到網上所說的6000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