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曾有報道稱,由於受“武器出口三原則”的限制,日本軍工企業生產的武器裝備僅限於滿足防衛省自身的需求,而自衛隊的軍需訂單在日本相關軍工企業中所占比重非常低。加上日本資源相對匱乏,武器裝備生產所必需的稀土等資源嚴重依賴進口,致使許多企業在軍工生產方面出現持續虧損的現象,日本部分軍工企業甚至不得不通過轉產來謀求生存。在此背景下,日本急需向國際社會展示其軍工企業實力,實現對外技術合作、武器裝備出口,讓軍工企業扭虧為盈,以改變當前日本軍工企業面臨的窘境。
曾有研究機構預測稱,一旦日本的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走出國門,將占領世界航天市場的四分之一,以及軍用電子市場的“半壁江山”。這對於改善日本軍工企業效益,甚至是刺激低迷的日本整體經濟形勢都將起到重要作用。
美聯社報道稱,目前日本每年的國內防務產值約為160億美元。為進一步提升其防務產業,日本已將投入的研發基金提升至每年9000萬美元。自從2014年放開長期遵守的國防出口禁令以來,日本已經同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簽訂了國防貿易協議。2015年6月,日本獲得了向菲律賓出口總價約為2億美元的10艘多功能艦的武器出口訂單。這是日本的第一份此類訂單。據英國《簡氏國防工業》2015年11月報道,菲律賓曾希望日本能夠向東南亞地區出口大型巡邏艦和TC-90型“空中國王”教練機,菲律賓還表示有意採購日本的二手P-3C“獵戶座”海上巡邏機。
2016年4月,在澳大利亞海軍拋出的一份價值達500億澳元的12艘潛艇購買合同競標中,日本極力游說澳大利亞採購其4000噸級的“蒼龍”潛艇。但在與法國5000噸級“梭魚”潛艇柴油版、德國2000噸級214型潛艇的競爭中,日本最終未能獲得此筆軍售大單。另據《印度時報》報道,日本政府曾於2016年9月極力向印度推銷價值達16億美元的US-2大型兩棲飛機,並且日方稱將盡可能降價,以強化兩國在防衛安全領域的合作,鼓勵印度在中國南海問題上積極發聲。當時《印度時報》的評論稱,協議若達成,將具有巨大的象徵意義,這將向中國傳達印度和日本正在加強防衛和安全合作的信息。(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