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透視美軍陸基中段反導系統中的雷達家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11 11:14:47


 
  目前美軍只有一部海基X波段雷達且一直處於測試狀態,戰備值班時間並不連續。如果在該雷達停泊維護和升級期間發動攻擊,美軍只能靠陸基雷達識別誘餌,雖然不算“睜眼瞎”,但也相當於得了白內障的“獨眼龍”。價格昂貴,體積大機動慢,測試和評估多年後,美國也下不了建造第二部的決心。目前,它每年仍能得到約1億美元的撥款用於運行和維護。

  多目標能力欠缺也是美軍雷達網的一大隱患:陸基AN/TPY-2雷達從火控模式轉化到前置預警模式時,為了獲得更遠的探測距離指標,犧牲了多目標跟蹤能力;海基X波段雷達也沒有多目標跟蹤能力。這意味著目前陸基中段防禦系統只能同時攔截一枚洲際導彈。在實戰條件下,一枚洲際導彈帶多個彈頭進攻,“天網”能否招架得住?

  被過度解讀的“里程碑”

  美國導彈防禦局局長表示,此次攔截試驗成功是系統發展的“關鍵里程碑”。

  該系統宣布服役至今,一直是一邊測試一邊戰備,屢試屢敗,實彈攔截試驗也一拖再拖,國會和民眾對這個項目充滿爭議和質疑。“忍辱負重”多年的美軍,為了證明陸基中段反導系統的“可信”和“可靠”,屢敗屢試,此次終於成功,自然會不吝讚美,甚至“炫耀”。

  美國真的可以高枕無憂了麼?細看美軍成績單,19次攔截試驗10次成功,成功率只有52.6%。最近3次失敗,其中一次是海基X波段雷達故障,一次是殺傷飛行器故障,還有一次是殺傷飛行器未能分離。3次各不相同的故障,既顯示了導彈防禦系統的複雜性和高難度,也證明了美國陸基中段反導系統尚不成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