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院士:中國艦船電力系統技術領先美十年以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31 17:48:18


 
  看到FDD、TDD等這些專業術語,可能普通觀眾沒那麼深切的感受,而要說起共享單車、淘寶、微信,幾乎沒有盲區的高鐵通信等等,則是無人不知。但是,如果沒有像張教授及其團隊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艱苦卓絕開創性的工作,要有如此便捷高效的體驗幾乎不可想象。而在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獲獎團隊中,馬偉明院士的團隊故事更是超乎很多人的想象。請您接著往下看。

  劉教授是馬偉明院士的老搭檔,說起馬偉明和他的團隊,他充滿了自豪。

  他就是馬偉明,34歲晉升教授,41歲成為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長期致力於艦船能源與動力和軍民通用新能源接入技術等領域的科研與教學工作。 

  在海軍工程大學,馬院士從事的研究項目當中,這裡是目前極少數對媒體開放的實驗場所之一。

  綜合電力系統是艦船動力從人力、風力到蒸汽動力再到核動力之後的第三次革命,歐美海軍強國在本世紀初實現了中壓交流綜合電力系統的工程應用。面對落後局面,馬偉明摒棄了跟蹤模仿的方式,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並研製成功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技術水平領先國外十年以上。一步實現了我國艦船動力從落後到引領的跨越。

  與國內很多重大科研課題不同,馬院士帶領的團隊始終從國家戰略高度和海軍裝備發展需求出發,很多後來突破彎道超車的重大關鍵技術課題,最初幾乎都是自己選題立項,在初始階段不被同行看好的情況下,頂著壓力,以軍人的血性和責任擔當一路走來的。

  說到這裡還有一段插曲,多年前,馬院士的父親從老家來武漢看病,雖然馬院士事先已經聯繫醫院做了安排,但正趕上工作繁忙好幾天沒有和老爸溝通住院手術的具體事宜。老爸怒氣衝衝來到他的辦公室,當時劉教授正好在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