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能到的地方,就是我們的戰場。”該營分析認為,上山道路有安全風險,更能錘煉全疆到達能力;山上條件艱苦,更能鍛煉全域作戰作風。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3個多月駐訓,他們不僅掌握了對手機場位置、戰機性能等,還研練出“低慢小”目標甄別、防敵山谷突防等7項戰法成果。
縱橫馳騁、千里機動,必須讓雷達看得遠、看得准。為了練就火眼金睛,他們深入研究各型雷達目標發現、識別判性、保障多批多層次目標的戰術手段,主動與航空兵部隊、軍事院校、研究院所等圍繞低空突防、抗敵干擾、偽裝防護等聯訓聯研,預警探測能力屢次經受檢驗。
2016年7月的一天,在外駐訓的機動三站接到上級命令:停止某情報上報,應屬虛假目標。“不可能是假的!”指揮員尹博帶領操縱員覃金孟等認真鑒別、反覆驗證,確認這是一批“低慢小”目標,堅持上報並據理力爭。後經查證,確為兩架直升機正在飛行訓練。
過硬的能力是練出來,更是逼出來的。
一次演習任務,“敵”干擾機、無人機、干擾吊艙等一呼全上,剛一開戰他們愣是擺不脫“敵”壓制性干擾,千里眼變成了“睜眼瞎”。
官兵們圍繞電子干擾想對策、練戰法。幾天後的第二個演習日,藍軍故技重施。“改變頻率、改變天線轉速……”指揮員連續下令,狡猾的對手不一會就顯現在顯示屏上,這次該營總結的反干擾戰法獲得空軍戰法創新獎。
熾熱火苗,簇簇抱團衝天起
這是一場複雜電磁環境下的體系對抗演練,條件未知,真假結合,虛實相抗,飛機、導彈在雷達陣地上空激烈交戰,氣氛空前緊張。
突然一聲巨響,雷達電子方艙猛地一晃,正在車上指揮和操作的4名官兵嚇了一跳。原來,一枚航空炸彈在距雷達陣地不遠處炸裂,一塊二十多厘米長的彈片直奔方艙而來,插入七、八厘米深。面對突如其來的危險,官兵們沒有一人脫離戰位,依然鉚在陣地上堅持戰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