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部戰區空軍地導某團緊盯實戰轉型 連創紀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08 10:46:49


 
  這次任務其實是他們爭取來的。前幾次參加同類型任務,他們一年一個台階,連創空軍紀錄。見好就收,還是繼續衝刺?不僅要衝刺,更要拼盡全力,從戰區空軍到師團指揮員達成共識:“讓從未執行過此類任務的某營上,積累作戰數據,還可以向兄弟部隊學習!”誰都沒想到,數十天戰風沙、鬥酷暑,這個搭乘末班車來的“學生”,最終得了“頭彩”,掀開了空軍防天反導能力建設嶄新的一頁。

  從當年的新裝備,到如今的老夥計,他們緣何20餘載“寶刀不老”?團政委於飛的總結只有兩個字:人才。其實,從接裝那天起,他們就擔負起了兵種部隊人才種子基地的重任,6次分流為空軍輸送近300名骨幹人才,30餘人走上師旅團級領導崗位。

  人才分流不斷流,向外輸血更造血。他們把人才放到與戰鬥力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考量,一批大校軍銜的技術專家,跟著部隊遂行任務,上高原、入大漠、走邊陲,扎在一線保障兵器、帶教徒弟,官兵親切地喊他們“大校保障班”,可有誰知道他們都是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讓自己的想法在戰鬥力末端開花結果。空軍級專家、高級工程師周建奮,面對剛剛到手的新裝備,邊學邊幹邊總結,編寫了20餘種裝備的學習教材和使用手册,發現和改進的技術問題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數千萬元。

  高級工程師席吉虎的名言“不敢同第一較量的人,永遠爭不到第一!”他敢於創新不畏權威,多次在重大任務關頭獨立排除臨戰故障,成為外方專家都嘆服的“兵器通”,被空軍授予“刻苦鑽研新裝備的模範幹部”榮譽稱號。“一般故障不出連、複雜故障不出營、重大故障不出團”,已成為該團兵器保障新常態;“團有專家、營有骨幹、連有後備人才”,人才梯隊初具雛形;科研革新成果獲獎20餘項,士官搞課題攻關、帶幹部徒弟已不算稀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