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人權進步的中國被世界寄予厚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01 10:16:59


  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 10月28日,聯合國傳來消息,中國再次高票當選人權理事會成員國,第二次獲得連任。

  人權理事會成立於2006年,是聯合國全面負責人權事務的最重要的機構,由47個通過聯合國大會選舉的成員國組成。在聯合國提出和平、發展和人權為其改革和發展的三大支柱,不斷倡導“人權主流化”的大背景下,人權理事會的工作既是聯合國人權機制的重心所在,也在聯合國內外不斷產生深入和廣泛的影響。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的舞台上備受矚目。因此,中國當選人權理事成員國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不過,多次以高票當選,而且是再次獲得連任,換句話說,在程序規則提供的所有機會中,中國均能順利通過選舉,獲得高票推選,這也不能不說是中國在人權對外交往中的一個亮點。

  擁有中華文明的中國,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加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體現在人權領域就是人權自信。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尊重和保障人權,堅持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加強人權法治保障,努力促進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公民、政治權利全面協調發展,顯著提高了人民生存權、發展權的保障水平,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

  中國從來都沒有簡單、孤立地談人權。2015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致“2015·北京人權論壇”的賀信中,將人權與和平聯繫起來,提出了兩個“堅定不移”: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推進中國人權事業和世界人權事業。同時,中國將人權與發展也密切結合在一起,歷來主張把生存權和發展權放在首位。生存權和發展權的概念和主張是發展中國家的心聲,也是發展中國家對國際人權理論和制度的貢獻。

  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國將讓所有貧困人口脫貧。而且,中國堅持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指導下來實現發展目標,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

  當今世界見證了發展中國家的崛起,也面對著南北發展失衡的現實。基於此,中國支持聯合國通過和實施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呼籲各國採取行動,為在從今年開始的15年內實現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而努力。今年9月,在中國的積極推動下,G20杭州峰會通過《二十國集團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第一次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具體化和可操作化。中國在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實施進程中發揮了引領作用。

  緊扣和平和發展兩大時代主題,在維護和平和促進發展中保障人權,中國是國際法治和世界秩序的正能量。以憲法和法律為基礎,正在積極實施第三個國家人權行動計劃——《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6—2020年)》的中國,人權事業的進步更加精彩可期。在聯合國,更加自信的中國,仍會以人權理事會為平台,恪守人權理事會客觀、透明、建設性、非選擇性、非對抗性、非政治化的工作原則,為世界人權事業的健康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柳華文,作者系中國社科院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來源:光明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