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俄軍T50戰機展翅欲飛 一性能領先F22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27 08:30:43


圖為T-50戰機配備30毫米GSh-30-1航空機炮一門,並內置3個武器艙。
 
  復甦緩慢脫節戰場需求

  作為俄羅斯空天軍現役的主力戰機,蘇-27和米格-29系列戰機主要技術都源自上個世紀80年代。相比於美國在航空領域的巨大技術優勢,蘇-27和米格-29的列裝大大縮短了蘇聯戰鬥機在裝備領域與美國的技術差距,但新型材料、電子設備和綜合性能依舊是蘇聯戰鬥機不可忽視的技術短板。事實上,俄羅斯曾多次努力追趕在先進戰機領域與西方國家的差距,1997年蘇霍伊設計局創造性地推出了前掠翼驗證機蘇-47,曾引發人們對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的無限遐想。但由於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方經濟困難,俄羅斯的第五代戰機研發始終挫折不斷。

  T-50戰鬥機的研製歷程並非一帆風順。T-50原定的試飛時間是2007年,但由於引擎研發及其他技術問題,試飛時間被一再延期。到2010年T-50戰機終於首飛成功時,距離世界上第一種第五代戰鬥機F-22服役美國空軍已經有5年時間。T-50的第二架原型機本應該2010年年底開展飛行試驗,但一直被推遲到2011年3月。2014年6月,T-50在試飛過程中突然發生的起火事故也對後續的試飛實驗帶來了一定影響,俄羅斯政府多次大幅削減T-50項目的研發經費,俄空天軍原定計劃2020年前生產52架T-50的計劃也被縮減至12架。

  事實上,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發展緩慢事出有因。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國力嚴重滑坡,原本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四分五裂,軍工生產嚴重萎縮,在航空製造領域也是如此。進入普京時代,俄羅斯國力雖然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主要依靠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半成品”武器裝備繼續研究,或是直接翻新改裝老舊武器編入現役,仍未達到蘇聯時期軍事工業的應有水平。此外,T-50戰機的研製需要對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進行反覆測試,也需要配套投入大量人力成本,而俄羅斯目前依舊“冬眠”的軍工體系要想完全復甦,本身就需要一個適應過程。作為俄羅斯國防工業復興的重要標誌,T-50研製歷程雖然一路步履蹣跚,也是俄羅斯國家復興的必經之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