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企業應該成為中國創新的主力軍。圖為河北石家莊一家公司的工人在生產車間工作。 |
中評社香港7月5日電/在此前以投資和出口為導向的發展模式中,中國的大型國有企業充當經濟火車頭;現在則要讓中小企業成為以促進國內消費和創新為主的新經濟增長模式中的主要帶動力。
據西班牙《國家報》7月1日報道,在廣東揭陽召開的第二屆中德中小企業合作交流會上,中國廣東省的一位官員指出,中央政府制定的“十三五”規劃已經明確了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方向。在複雜的全球形勢下,創新和可持續是確保經濟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充分增長的關鍵因素。
在認識到改革會帶來陣痛的情況下,這位官員強調,目前總數在7000萬家左右的中國中小企業應該與西方同行展開更廣泛的合作。他表示,只有在企業有能力與具備更多知識和更高技術的外國企業合作時,中國需要的產業革命才會取得成功。
中國企業家對此也表示認同。中德合資的廣東德威高科技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惠明認為,中小企業是中國創造就業崗位最多、決定中國工業結構的企業,現在又成為創新的中心。
高惠明指出,目前許多中國企業注重的都是眼前利潤,對環境和社會效益并不關心。但是他指出,更加嚴格的立法正導致變化。在這樣的形勢下,他認為“合理的做法應該是西方企業向中國企業提供技術,以換取進入中國市場”。
這正是出席交流會的60多家西班牙企業中大多數企業在揭陽尋求的目標。在交流會上,中歐雙方企業簽署了24項合作協議和200多份諒解備忘錄。交流會組織方中國中德金屬集團有限公司聘請的一家西班牙咨詢公司的負責人哈辛托•索萊爾指出:“中國的經濟環境確實已經發生了變化,已經不像十幾年前那樣具有活力。對廉價制造業來說中國已經不再是理想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