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新一代飛船研發啟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27 16:06:18


  中評社香港6月27日電/昨日下午,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乘客”之一--中國全新研製的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在太空飛行20小時後,於甘肅酒泉附近的東風著陸場西南戈壁區順利著陸。從材料到氣動外形,新一代飛船都與中國沿用多年的神舟系列飛船不同,將可滿足未來載人登月、探火等任務。專家表示,新一代飛船整體性能將實現躍升,可較神舟飛船搭載多一倍太空人升空。

  文匯報報道,自1999年中國第一艘航天飛船神舟一號升空後,迄今已發射十艘神舟飛船,創下全球航天史上罕見的“十全十美”紀錄。

  返回艙外形似“子彈”

  歷次任務中,中國對神舟系列飛船進行不斷改進,但仍有外媒稱中國神舟飛船與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在外形等方面十分相似。初現雛形的中國新一代多用途飛船,則將徹底改變這種情況,其返回艙已不是神舟飛船的“鐘罩式”外形,而是呈倒錐形,更像是一顆“子彈”。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是新一代飛船的抓總研製機構。該院表示,此次搭乘“長七”火箭首飛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是新一代載人飛船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此次著陸試驗顯示新一代載人飛船前期研發工作已啟動。官方數據顯示,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高度約2.3米,最大外徑2.6米,總質量約2.6噸,採用返回艙和過渡段的兩艙構型。出於節省科研經費的考慮,此次執行試驗任務的返回艙是正式型的縮小版。

  可搭載多一倍太空人

  航天科技五院院長張洪太表示,多用途飛船返回艙是中國未來載人深空探測任務關鍵產品,此次縮比返回艙飛行試驗任務成功檢驗了中國新一代多用途飛船的返回艙新氣動外形,突破了航天器可重複使用設計、驗證及評估技術,新型金屬材料產品也經受住了苛刻返回環境的考驗。這標誌著中國載人深空探測技術邁上了新的台階,為未來載人登月、載人探火等任務奠定了基礎。

  此次返回艙著陸試驗的成央A對中國新一代多用途飛船最終研製成功具有重大意義。航天科技集團的科研人員表示,新一代飛船的整體性能將實現躍升,較神舟飛船相比,可搭乘多一倍的太空人,還能到達更遠的深空,滿足未來載人登月、載人探火等任務。中國新一代飛船,和美國正在研製的多用途乘員飛行器MPCV、“龍”飛船Dragon、乘員空間運輸飛行器CST-100、俄羅斯未來載人運輸系統PPTS等相比,也毫不遜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