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學小賣部拍賣的是什麼?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14 15:49:16


  中評社北京3月14日電/ 一張廣西南寧三中小賣部經營權競拍現場圖在網上瘋傳,引人注目的是173萬元/年的成交價。有網友算賬,“扣除假期和周末,每天要將近4萬元的營業額才能保本。”據悉,該校確實委托南寧威寧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面向社會對小賣部進行公開競價招租。共有8名競價人參與競爭,50萬元起價競拍,經過44輪的競價後,以173萬元成交。(3月13日《南國早報》)

  一個中學小賣部年租金173萬元,很多網友驚嘆太貴了;其實,這個小賣部有172平米,一平米年租金也就萬把塊錢,絕對價格算不得很貴。而且,南寧三中是當地名校,這個小賣部幾年前年營業額就有500萬元。舉牌的商人不會犯傻,必然是因為有利可圖才去參與競拍。所以,擔心舉牌者賺不到錢是多餘的,做生意本來就要承擔風險;至於學校,通過公開拍賣的方式招租,貌似也算是公開的市場化操作。

  中學小賣部的租金,拿錢的是學校,出錢的肯定是學生,這一點毋庸置疑。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學校“搶劫”小賣部,小賣部必然只有去“搶劫”學生。於是,租金高就有可能轉變為物價高,或者是產品次。雖然在商言商,租金低也不一定就物價低、產品好,但租金高顯然更加劇了價高質次的可能性。學校會不會因為收了比較高的租金不好意思再去嚴格監管,或是為了來年繼續維持高租金而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那是值得警惕的。

  有人質問公立學校拿這筆錢去幹什麼?其實,173萬元對任何學校來說,都不是一個大數目,既然公開拍賣,成交價社會盡知,想必很難由校領導私下瓜分;相反,如果不是這樣的公開操作,拿到小賣部經營權的人,倒是肯定少不了要給校領導行賄送禮。在另一種意義上,既然學校裡有小賣部的資源,學生也有校內購物的需求,這個資源就不應該被白白浪費,指責學校過度商業化是沒有道理的。

  相比質問學校的商業化,更有意思的話題,其實是問一問:中學小賣部的經營資格為何值錢?地處校內的獨特優勢是一個理由,但更重要的,還是因為關門辦學模式下的超級壟斷。如果學校打開大門,學生可以去校外購物,校內小賣部的租金必然會一落千丈。凡是封閉辦學的,校內小賣部租金就高油水就厚,這幾乎是一個常識。學校以維護學生安全的名義關上大門,事實上等於設置了一道尋租門檻,形成了基於權力干預的壟斷經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