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大運試飛連創紀錄 接軌國際先進技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04 08:03:26


資料圖:運20原型機。
  中評社北京2月4日電/當承載著幾代航空人夢想、深受億萬國人關注的大運飛機騰空而起時,首飛現場一片歡騰,一群人將一位中等身材、略顯消瘦的中年人高高托起,歡呼著一次又一次拋向空中……這位被大家高高拋起的中年男子,就是中航工業一飛院副院長馮軍。

  中國航空報報道,在大運研制中,馮軍既是在結構設計、材料研制等領域衝鋒陷陣的領軍人,又是協助院長、總設計師推進各項工作的管理者。他以創新的思維和手段,帶領團隊完成了一項項看似無法完成的工作,創造出令人驚嘆的成績。

  創新管理 多種方式提升工作效率

  大飛機被稱為“大國的名片”,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絕不是一個輕易能“拿下”的項目。型號立項之初,國內相關技術基礎可謂一片空白,而研制周期只有國外同類飛機的一半。作為總設計師單位一飛院主管該項目的副院長,馮軍清醒地認識到,如果采用常規的工作模式,玩命也完不成任務!只能打破常規,在創新上做文章。

  大運技術難度大、承研單位衆多,為了保證研制全綫上百家單位的產品均能按節點交付,馮軍大力推動采用數字化設計成熟度并行技術。他按照協調範圍和協調目的的不同,設置不同的分項目管理團隊,組織型號辦、專業所、對口廠所的管理人員組成相應的管理小組,織成了一張細密的“網”,時時掌控進度、協調各承研單位遇到的問題。

  面對多個型號交叉進行、設計力量緊張的問題,馮軍大膽提出借助“外力”,與兄弟單位成立聯合工作組,走聯合攻關的路子。不僅大大加快了發圖速度,還促進了設計人員和工藝人員的技術交流,推動了型號任務順利進行。

  在型號試飛階段,馮軍挑選精兵強將,組建高規格的保障團隊,實時監控并跟蹤排故進展。每次發現故障,他總是第一時間召集相關專業副總師及主管分析排故。在他的帶領下,飛機試飛架次、單月試飛架次、單周飛行架次等多方面連創我國新機試飛史上的“第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