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向里根尋求改革靈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20 13:54:43


  中評社香港1月20日電/中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任伊始發出的信號是,他將成為鄧小平那樣的推動變革的領導人;鄧小平是在上世紀80年代開啟中國經濟崛起的強勢領導人。如今,習近平似乎轉向那個年代的另外兩個政治巨人——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和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尋找靈感,力求對中國經濟進行“供應面改革”。

  就像已故的美國總統和英國首相那樣,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希望為企業減少稅收和繁瑣行政管理,目的是借助消費和服務行業的發展來緩解重工業的衰落。

  中國國家統計局(NBS)昨日報告在這個方向上取得進一步進展,該局宣布,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6.9%,與政府的全年目標相符。

  中國分析人士和政府官員們表示,對供應面改革的注重源自這樣一種信念,即中國經濟未能滿足中產階層消費者的新需求;同時這也意味著領導層意識到,中國龐大的債務負擔降低了其推出更多需求面刺激措施的能力。“問題並不是中國消費者沒有購買力,”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曹和平表示,“而是中國還沒有生產出切合本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這樣的產品範圍很廣,從教育和醫療服務,到很多中國人現在去國外購買的精巧的日本噴水馬桶。據中國旅遊研究院(China Tourism Academy)數據,去年中國遊客估計在境外支出1.1萬億元人民幣(合1670億美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6%。

  官員們辯稱,只要這種需求有更大一部分由國內經濟(傳統上中國經濟更擅長生產超出需求的煤炭、鋼鐵和公寓單位)滿足,未來增長就將得到巨大提振。

  “我們應該重新調整經濟的供應面,使生產出來的產品和服務能夠滿足變化後的需求,”中國一名高官上月表示。“大家日益認識到,需求面政策的作用是有限度的。”

  不過,中國特色的供應面改革與里根和撒切爾當年推行的改革在一些重要方面有所不同。

  儘管中國政府承諾在某些經濟領域對私營公司和外國投資者更加寬容,但它顯然沒有意願在傳統上由國家主導的行業進行徹底的私有化。航運業和鐵路業近期的一系列重組基本上只是對資產進行洗牌,從一個國有實體轉移至另一個國有實體。

  “我們將推出一些減稅措施來減輕企業的負擔,但我們不會進行當年英國的那種私有化,”上述官員補充說。“我們將放鬆管制,讓更多中外企業可以進入不同行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