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上,哪怕只有一分的幾率也要突破它!”沈軍洪堅毅果敢中滿懷自信。他正是用自己系統的科學論證,用一個個精准數據說服了師領導和團班子成員,爭取了這僅有的一次試飛驗證機會。
隨後不久,在空軍組織的自由空戰競賽性比武考核中,普訓了這一戰術的該團飛行員,在同型機對抗中,連戰連勝……
“訓練的課目有限,但訓練的挑戰沒邊兒。”談及這一經典戰例,王卓平師長頗有感觸:“打仗時,關鍵就靠一兩下,而這一兩下你每天都去跑龍套,飛一輩子都認知不到,因為你的訓練水平就在那擺著,別人都知道。要想真正能打仗打勝仗,就要去尋求新的突破。挑戰的‘死角’少了,打仗的底氣也就越來越足。什麼殺招狠招,你認知不到的就是絕招。”
正因為此,每個團隊都建立了由飛行尖子組成的戰術攻關組,每個人的眼睛都盯著訓練的空白和盲區,不斷孕育新的突破。
參加自由空戰競賽性考核,一名普通士官得了“無冕之冠”;一名上等兵挽救多架新戰機,成為“明星”;一名質控員13年發現百餘起故障隱患,不讓故障飛機上天。“今天准備戰鬥”是一種標准——
“王牌”光芒再耀眼,也離不開“整體卓越”的襯托
2012年10月,所屬某團旗開得勝。在空軍組織的自由空戰競賽性考核中,以大比分的絕對優勢戰勝一個個武器裝備性能優於自己的對手,獲得同型機戰績第一名,2名飛行員奪得“金頭盔”。
在凱旋後檢討反思時,飛行員不約而同地說:“這次能够打這麼好,多虧了李桂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