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型末敏彈:洞若觀火的“戰場精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5 07:05:19


 
  敘境折戟 亟待改進

  在打擊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武裝時,俄空軍動用了SPBE-D末敏彈。有評論認為,俄此次使用末敏彈是進行新型武器測試。自上世紀80年代,蘇聯開始反裝甲末敏彈技術探索,至90年代,俄羅斯已成功研製了SPBE-D“標準靈巧反裝甲子彈藥”,90年代後期發展出了更先進的反裝甲末敏彈USM,較SPBE-D有大幅瘦身,但總體而言,俄羅斯的末敏彈技術還不夠成熟,兩型末敏彈威力都不及西方國家“智能”155毫米末敏彈,近期曝光的敘境內部分SPBE-D末敏彈未引爆便是明證。

  據相關資料顯示,SPBE-D末敏彈以RBK-500式航彈為母彈,內裝15枚子彈,每枚子彈長284毫米,直徑255毫米,重量達到14.5千克。塊頭這麼大,說明俄羅斯當時在彈丸戰鬥部的結構設計、光電及工藝材料水平上與西方有一定差距。SPBE-D的藥型罩材質採用的是普通紫銅,而不是鉭金屬,因此,為了保證彈丸戰鬥部有足夠的穿甲能力和作用距離,只能通過增大戰鬥部直徑和裝藥量來解決。另外,SPBE-D末敏彈採用的是單一紅外敏感方式,紅外敏感器安裝在子彈戰鬥部側面,用1具帶有3個普通方形傘衣的降落傘來進行穩態掃描,通過偏心安裝賦予子彈傾角,彈體旋轉掃描動力通過戰鬥部外面兩對可彈性展開的非對稱阻力翼片提供,可同時摧毀6個裝甲目標。由於SPBE-D末敏彈的體積和重量較大,一般身管火炮的炮彈已經容納不下,所以它的投擲載體選擇了“旋風”300毫米遠程火箭炮和機載RBK-500集束子母彈箱。

  未來,俄羅斯在末敏彈的研製和改進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是繼續“大塊頭有大智能”還是改為“小精靈大智能”?俄羅斯到了面臨抉擇的十字路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