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家:中國要發展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05 08:53:40


 
  成功者寥寥,服役者事故頻頻 

  1982年4月2日,歷時74天的英國和阿根廷馬島戰爭爆發,英國投入42架“鷂”式、“海鷂”式攻擊機。這是世界上垂直/短距起降戰機首次參加實戰,空戰中共擊落阿根廷21架飛機,自身卻毫無損失,取得了21∶0的驚人戰績。戰後有分析說,“鷂”式、“海鷂”式機動性超群,能在空中突然減速、轉彎,能變被動為主動,創造出一些全新的格鬥樣式。現在看來,這不免有些“王婆賣瓜”的味道。 

  世界上有多個國家研發過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但大部分都因為發動機系統、飛行控制系統、材料的制約半途而廢,成功的只有英國、美國和蘇聯的幾種。蘇聯的雅克-38非常不成熟,裝備部隊後從來沒有正式作為作戰飛機使用,後來的雅克-141也沒有裝備部隊。美國的AV-8A“鷂”和AV-8B“鷂”Ⅱ都屬於“鷂”系列,而由美國主導研發的F-35B卻仍在試飛中。所以,真正屹立不倒的也就只有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型垂直/短距起降攻擊機“鷂”系列。且不論“鷂”式、“海鷂”式在英阿馬島空戰中是否運用了突然減速、轉彎等超群機動,僅從技術角度講,它就是一個奇跡。 

  研發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最核心考慮,一是如何實現噴氣發動機動力由推力到升力和升力到推力的轉換,二是如何實現這一過程中飛行姿態的有效控制。“鷂”式在實現噴氣發動機動力由推力到升力和升力到推力的轉換時設計很巧妙。該機裝有1台“飛馬”渦扇發動機,尾噴口一改傳統,做成了“褲衩”形,可由0度向下旋轉98.5度;在發動機高壓壓氣機部分對稱增加一對可從高壓壓氣機引氣、也可由0度向下旋轉98.5度的套管噴氣口。這樣,由前後兩對套管噴氣口所提供的升力和推力,就保證了飛機垂直起降、過渡飛行和常規飛行。機翼翼尖、機尾和機頭裝有從高壓壓氣機引氣的噴氣反作用噴嘴,用於控制飛機的姿態。 

  但“鷂”式的發動機狀態、飛行姿態的控制十分複雜,對飛行員提出了特殊挑戰。普通噴氣戰鬥機只有起飛和降落兩種操作模式,而“鷂”式攻擊機飛行員則需掌握4種基本的起降方法。除了節流閥、控制杆和方向舵踏板以外,還必須控制好4個旋轉噴氣管。在垂直飛行時,還要密切注意風向。如果在夜間或航行中的軍艦甲板上起降,飛行員需要考慮的因素就更多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