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俄羅斯所謂的“天軍”主要有兩類部隊組成:一是帶有進攻性質的軍事航天部隊,包括航天器發射部隊和戰略火箭兵部隊,主要負責各類軍用和民用衛星的發射、控制與維護,以及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二是帶有防禦性質的導彈-太空防禦部隊,由導彈預警系統、太空監視和防禦系統,以及導彈防禦系統組成,負責監控著太空8500個目標,保護本國重要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免遭敵方導彈突擊。
影響俄羅斯太空軍事能力建設的兩大制約因素
然而,在蘇聯解體後,受政治動蕩、經濟衰退等因素影響,俄羅斯的太空軍事能力建設一度舉步維艱。其中,最重要的制約因素是資金嚴重短缺和地緣環境惡化,這些影響至今也沒有完全消除。
一方面,由於國內經濟極度困難,俄羅斯建國之初雖然繼承了蘇聯大部分太空系統,卻沒有足夠的財力和物力支撐維持它們。在蘇聯時期,軍事航天領域通常可以得到國防預算的25%,並享有一定的優先權,但後來的撥款卻抵不上原來的十分之一。這導致大量的航天項目被取消或推遲,尤其是許多軍用衛星系統已經超期服役,卻無法及時補充新衛星,致使它們難以發揮應有的功能。即使是在2001年6月1日俄羅斯成立航天兵之時,其所運行的衛星也僅為100顆左右,只有當時美國航天司令部所轄衛星總數的一半。而且,其中80%已經超出了服役年限,窘境可見一斑。
今年2月11日,俄羅斯《晨報》網站發表的題為《俄空天防禦系統失去“天眼”》的報道稱,由於俄羅斯最後兩顆“眼睛-1”衛星在今年年初停止工作,而替代它們的“凍原”衛星由於技術準備不足,發射時間推遲至今年6月,使得俄羅斯目前應對彈道導彈襲擊的預警系統只剩下地面系統。
經費的長期短缺還導致俄羅斯航天關鍵技術水平不斷下降,其集中體現就是近些年俄羅斯航天事故頻發。早在2012年8月,針對俄衛星發射屢次失敗的狀況,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提出警告,俄羅斯由於居高不下的太空發射失敗率將可能輸掉太空競賽。今年5月,俄羅斯又先後發生派往空間站的無人貨運飛船失控墜毀和“質子-M”火箭發射國外衛星失敗兩起嚴重的航天事故,使得這一問題更加凸顯。
|